在开发区采访的日子里,我们发现了一种有趣的“葡萄串现象”,其电子信息产业猛刷“存在感”。
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
1月18日,在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高端的印刷电路板生产线次第排开,钻头在电光火石瞬间完成钻孔工序。
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春发说,这种高端生产线由原来的8条线扩大到现在的30条线。
高质量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达电子营业收入由2016年1.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3亿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
面对良好的经营形势,上达电子将2019年营业收入调整到8亿元,头两个季度生产订单已经排满。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一路走来。2011年沪士电子落户开发区,2012年项目工程开工;2014年项目建成投产。
几年过去了,如今的沪士电子生产能力达到设计产能,产品进入全球通讯汽车板供应商的第一方阵。
源源不断的资本活水流入,搅动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一家沪士电子诞生若干个小沪士电子,招来了无数个电子信息配套项目,裂变和发散引发了“葡萄串效应”。
上达电子、星河电路、赫得纳米、全洋材料等一批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项目相继落子开发区。
如今,以沪士、上达电子为代表的PCB产业实现了率先发展,成为黄石工业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国内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
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势崛起,开发区人认定了一个简单而朴实的道理“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
一切为了项目落地
“快引进、快落地、快建设、快达产、快见效,以高质量项目和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2019年重大项目大盘已定,见实情、问实况、求进展、出实招、叫真板。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开发区发起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基本情况,证件代办、建设进度、开工投产和政策兑现等五个数据库。
从谋篇布局到落子实干,从项目落地到要素供给,开发区强化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力量聚合,配套建设中小企业园、专用污水管网、科研平台等。
建设黄石科技城项目,打造集“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育、产业示范”为一体的区域性科创中心 。
建设黄石赛宝研究院项目,打造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及物联网、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三大实验室”,以及行业(企业)技术服务、产品研发支撑、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三个平台”。
创新平台建设与项目建设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科技项目。开发区创业中心主任张居勤说:“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通过3年时间,实现115家规上工业研发平台全覆盖。”
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支持项目发展;推进水、电、路、气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搭建招商、科研、创新平台升级园区配套设施。
每一个项目落地,见证的是奔忙者的脚步,点燃的是再出发的豪情。
围绕目标有的放矢
“确保2018年结转项目100%开工建设,2019年签约移交项目70%开工建设”,这是开发区重点项目办公室的目标。
坚持解决问题到一线,每周一次现场办公会,每月两次项目推进会,一季度举行一次项目集中投产活动。
坚持服务保障到一线。每个项目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制订工作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坚持检查督促到一线,建立健全问题交办、督办、挂牌等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跟踪处理,销号管理。
“坚持到一线”,让跟踪的项目早签约,签约的项目早开工,开工的项目早建成、让试产的项目快达产。
再看开发区招商引资办公室的目标:“力争招商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现招商引资目标任务400亿元。”
围绕这个目标,开发区筹备成立国际招商局,重点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开展境外招商。
同时把上海、深圳、台湾的招商办成品牌、办出影响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透过忙碌的建设工地,轰鸣的生产车间,清晰可见开发区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的使命意识和只争朝夕、顽强奋进的精神力量。
编后
从最初的谋划、纸上的蓝图,开发区从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资金筹措、服务保障,有很多创新性的思路和举措。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树立起了“项目为王、干事为先”鲜明导向。如何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高质量项目和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年之际在于春,时光从来不等人。“早干早主动,早干早见效”就是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