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 滚动播报

黄石教育系统连办八届“赛解题”,有高中老师“紧张到心跳加速”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23:08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吕鉴蕾 通讯员 顾文娟 邱美依 熊峤)“我仿佛回到了自己参加高考的日子!”9月17日上午8时30分,黄石二中滨江学校新入职的语文教师徐秋婷站在教育考试院考点安检门前,手心攥着古诗词合集,看着身旁排队“赶考”的同行们,忍不住感叹“紧张到心跳加速”。

此刻,距离黄石市2026届高三起点考试开考还有30分钟,一场属于教师的特殊“大考”也即将同步启幕。从2022年首届“以赛代训”开始,黄石以“赛解题”机制为支点,通过一张小小考卷,撬动教师队伍建设、教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跨越“三重变革”,助力黄石教育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微信图片_2025-09-18_165131_892.png.png

从一线教师到普通考生

“请上交所有电子产品,依次通过安检门接受人工安检。”

17日上午8时30分,监考员的提示声响起,平日里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们,此刻化身普通考生,经过三道严密安检,有序步入考场。上午9时 ,开考钟声响起,考场内瞬间静谧无声,只剩下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老师们或凝神审题,或奋笔疾书,争分夺秒的状态与学生考场别无二致。

“两个半小时写完一张语文卷,手都酸了!”考试结束后,徐秋婷第一时间和同事分享感受。首次参赛让她对学生的“不易”有了直观感悟:“以后在教学中,我会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考试时间的规划能力,尤其要给作文预留充足的构思时间。”黄石有色一中副校长、语文教师谭清才已是八届参赛“老将”,他坦言:“跟学生同时间做题,压力确实大,但这种压力会倒逼我们研究考情、学情。”

“本次考试由市教育局主办,17日至18日举行,全市共有3067名一线教师参赛。”黄石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胡朗介绍,全市50周岁以下一线教师和学科教研员应考尽考,覆盖9个高考学科,设黄石城区、大冶市、阳新县三个赛区。这种“换位思考”,正是“赛解题”的魅力所在。

微信图片_2025-09-18_165118_827_副本.png.png

从“一阵风”变为“长效雨”

翻开“赛解题”的发展图谱,持续创新的足迹清晰可见:一年两赛,如今已走到第八届。

2022年春季学期,黄石首届全市高中教师“赛解题”活动应运而生。2024年,第五届将教师年龄上限从45岁扩至50岁,吸纳民办教师参赛;更新增“赛命题”“赛说题”项目,构建起“做、讲、研”立体化培养体系。2025年,第七届实现中职学校全覆盖。

为了让“赛解题”从“一阵风”变为“长效雨”,该市教育部门还进行了制度创新。2023年,《关于市直属高中教师“赛解题”成果运用的实施意见》出台,2025年进一步修订完善。实施意见通过“三挂钩”制度,让赛事“指挥棒”作用落地见效——挂钩岗位:工作3年以上、连续2次参赛成绩不达标,且排名全市本学科倒数15%的教师,退出教学工作岗位参加培训;挂钩绩效:成绩排名前10%的教师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性绩效;挂钩评聘:排名倒数20%的教师将被约谈提醒,1年内不得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审、岗位晋级。

“‘三挂钩’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刚开始不少教师有抵触情绪,年轻老师怕经验不足,年长老师怕思维跟不上。” 黄石二中副校长、高一年级主任、数学教师谈运章连续八届参赛,见证了教师心态的转变。“如今,学校教师们已养成日常备考习惯,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从‘会做题’到‘会讲题’‘会命题’,‘三赛’品牌正在推动教师向更高层次迈进。”黄石市教育局局长石斌说。

微信图片_2025-09-18_165122_419_副本.png.png

从“赛解题”再到“优生态”

教师强,则教育强。历经八届淬炼,“赛解题”的溢出效应持续显现。

教师素养的“拔节生长”最为直观。从历次“赛解题”的平均分、优秀分、及格率来看,各学科教师特殊本科上线率均有提升,其中阳新县教师群体进步尤为显著,与该县近年来高考成绩显著提升形成呼应。

“赛解题”不仅“考”教师,也“考”教研员。曾是一线教师的市教科院教研员张真坦言,“如果自己都做不来题,只是夸夸其谈,根本抓不住老师的痛点。”和师生一起答题后,教研员能更精准把握命题方向、了解师生畏惧的题型,让教研活动和备考指导更接地气。以“赛解题”为起点,黄石建立健全教研训一体化机制,配优建强教研员、教研组长、学科研究核心团队“三支队伍”,常态化举办黄石好教研展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

更深远的影响,藏在教育生态的优化中。“看到老师和我们一样为难题皱眉,一样为高分欢呼,突然觉得学习不是孤军奋战。”黄石三中高三(8)班学生陈星全道出了广大学生的心声。这种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正是“赛解题”最珍贵的教育价值——当教师与学生在同一张试卷前共享焦虑、共寻方法、共同成长,教育便有了最动人的温度。

“优质教育既是最普惠的民生,更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黄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张恩强表示,随着全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选择将子女留在黄石就读,教育也已成为黄石招商引资的 一张“软名片”。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