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 滚动播报

黄石三千高中教师赛解题,三名不合格者“下课”——“考老师”冲击波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8日23:01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王焱尧  吕鉴蕾  谢龙飞  通讯员 孙成香  顾文娟  邱美依

刚刚过去的10月,对黄石高一教师可可(化名)来说“压力山大”。因为连续参加黄石市教育局组织的“赛解题”活动成绩不达标,她被要求进入基地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回炉”再造。

2022年以来,黄石每年举办两届高中学段教师“赛解题”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从今年的第八届开始,立起了处罚的戒尺——3名高中教师因本学科考试连续两次排名在后15%,最终被安排暂时退出一线教学岗位,跟岗学习。

从第一届到第八届,翻开“赛解题”活动的发展图谱,一条持续创新的线路图非常明晰:第五届将教师年龄上限从45岁扩至50岁,吸纳民办教师参赛;第七届实现中职学校全覆盖;2024年更是新增“赛命题”“赛说题”项目,构建起“做、讲、研”立体化培养体系;第八届共有3067名一线高中教师参赛,创历史新高,并首次有3名教师因成绩不理想被调整了工作岗位。

2025年9月17日,黄石市第八届“赛解题”活动举行。图为参加考试教师在查看考场。

一年两次“赛解题”

八届共18105人次参加

来基地校不到1个月,可可面前已经堆了好几份试卷。凑近细瞧,字迹工整,评阅详实。

“按照政策要求,她一个星期至少要旁听8节课,与学生一起做试卷的同时,每周还至少要完成一张高考试卷练习,每月讲一次汇报课。”说话的人叫李志刚,是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 优秀教师,也是上面指派给可可的基地导师。“她进步很快!看得出来,她确实是想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李志刚评价道。

“刚开始我觉得挺丢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考得不好是事实,也怨不了别人,希望能够顺利完成待岗培训,可能的话……”还没等可可说完,导师李志刚乐呵呵地从旁插话:“不是希望可能,而是我们一定可以,加油!”

时间回到2022年3月,黄石市教育局开展“质量在一线  管理进课堂”调研。调研组深入学校听课后发现,部分教师只会讲题,很少做题甚至不做题,课堂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有考感后,教感更深,讲解更透。”黄石市教科院院长张兰喜介绍,调研过后,当地教育部门集中意识到,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刻不容缓。然而,传统的培训模式效果有限。参考其他地区、学校经验,2022年春季学期,黄石首届全市高中教师“赛解题”活动应时而生,确定一年两赛。

所谓“赛解题”,最开始是要求所有高中学段教师必须参加考试,通常上半年3、4月份、下半年8、9月份各一次,全程严格按照高考规程操作,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配备安检器材,考场内统一悬挂计时钟表,统一监考员考试用品,统一考场号等,实现师生“同场解题,赛完即讲”。第一届1459人参加,第二届1745人参加,第三届1644人参加……根据统计,累计有18105人次教师参加,平均每届参加人数约为2263人。

但在推进过程中,起初大家并不看好,毕竟“赛解题”不是一个新事物,蚌埠、广州等省内外不少城市都有不同形式开展,最终却都不温不火。“这个需要成体系推进,而且需要持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黄石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毛弟汉分析,“最关键的是,如何确保所有人都重视。”

“赛解题”考场全程严格按照高考规程操作。

有奖有惩“三挂钩”

三名不合格者被调岗

黄石破局的着力点在结果运用,集中表现为“三挂钩”创新举措。

2023年,黄石市《关于市直属高中教师“赛解题”成果运用的实施意见》出台,并于2025年修订完善,进一步完善“三挂钩”制度。

“三挂钩”制度让赛事“指挥棒”作用落地见效——挂钩岗位:工作3年以上、连续2次参赛成绩不达标,且排名全市本学科倒数15%的教师,退出教学工作岗位参加培训;挂钩绩效:成绩排名前10%的教师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性绩效;挂钩评聘:排名倒数20%的教师将被约谈提醒,1年内不得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审、岗位晋级。

“‘三挂钩’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刚开始不少教师有抵触情绪,年轻老师怕经验不足,年长老师怕思维跟不上。”黄石二中副校长、高一年级主任、数学教师谈运章说。连续八届参赛,谈运章也见证了教师心态的转变。“如今,我校教师们已养成日常备考习惯,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全校教研氛围也更加浓厚!”

“‘赛解题’的目的不是淘汰,而是成长。”黄石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严娜说,当地教育部门同步设计了人性化的“回炉再造”机制:成绩不达标的教师需进入黄石一中、二中等基地校跟岗学习数月,基地校为其配备“一对一”导师,通过听课、磨课、评课指导提升;培训结束后,经综合鉴定合格进入试用期,再次参加赛解题过关后方可重返岗位。试用评价考核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次,合格为达标。未达标的,列入转岗非教学岗位名单。

在此背景下,不久前,按照“三挂钩”制度安排,可可等首批3位高中老师退出一线教学岗位,接受“回炉”再造。“既立起质量标尺,又铺设成长阶梯,这才是负责任的教育管理。”大冶一中物理老师邓卫红点赞道。

对于获奖教师,他们不仅会被纳入黄石市骨干教师培养库,而且其解题分析报告、优秀答题案例还会被汇编成《学科教学资源手册》,供全市高中教师参考使用。此外,该市还依托赛事开展“名师解题示范课”“跨校研题共同体”等活动,让解题经验从“个体积累”变为“共享资源”。

10月29日下午,阳新一中开展县“名师助推工程”暨10月历史教研组大集备活动。图为师生交流互动答疑。

师生同频“找痛点”

老师大题丢分懊恼不已

从“赛解题”出发,更多的变化开始在老师、学生、教研员的身上发生。

9月17日下午5时,数学科目考试结束,谈运章和刚出考场的学生一样,立刻找同事对答案。当得知错了一道大题丢了高分时,他懊恼不已:“和学生做同一张卷,对老师也是挑战,可能考不过他们。”多次参赛的他最深的感悟是,“回归考生视角,才能真正读懂学生。”

黄石二中高二年级主任、化学教师鲁晶对此也深有同感,“过去总批评学生审题粗心,自己考试时才发现,紧张状态下同样会犯低级错误。”他认为,“赛解题”能让教师以考生身份,重新审视教学内容,通过对比自身与学生的成绩,找准学生薄弱知识点。这种“沉浸式体验”是改进教学的关键,“我们会反思审题误区、思维方式、时间分配的问题,把赛场收获转化为教学实效。”

黄石市康桥未来高级中学是一所民办高中,学校政治教研组组长余玉美此前已参加过两次“赛解题”。“政治题型多,每次都有写不完的感觉。”正是这份体验,让她将限时训练引入课堂,“16个选择题限时半小时,每道大题限时8分钟,通过日常练习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赛解题”不仅“考”教师,也“考”教研员。曾是一线教师的黄石市教科院教研员张真坦言:“如果自己都做不来题,只是夸夸其谈,根本抓不住老师的痛点。”和师生一起答题后,教研员能更精准把握命题方向、了解师生畏惧的题型,让教研活动和备考指导更接地气。

“‘赛解题’更是一次‘教情分析’,能让教情与学情有机结合,实现师生同频共振。”黄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剑峰表示,考试不是目的,让教师找到教学痛点才是“赛解题”的核心价值。教师发展中心会根据“赛解题”情况制定下一阶段培训计划。今年3月份,结合第七届“赛解题”中,有两个学科成绩整体表现不够理想情况,教育部门迅速组织现场会,安排学科教研员入校分析问题,还聘请北京、武汉的专家开展试题培训,针对性补强学科短板。

11月5日,黄石市高中教育教学现场推进会暨2026届高三新起点考试质量分析会召开。

高考成绩“三年三提升”

教师更会教,学生更会学

“看到老师和我们一样为难题皱眉,一样为高分欢呼,突然觉得学习不再是孤军奋战。”

目睹了老师们认真备考、紧张参考的场景,来自黄石三中高三(8)班的学生陈星全忽然感觉眼前一亮,嘴角不由自主上扬。他的这句感慨也道出了广大学生的心声。

当教师、学生、教研员等在同一张试卷前共享焦虑、共寻方法、共同成长,大家直观的感觉是备考指导更接地气了。“现在,老师的讲解总能抓到我们在做题时候的痛点,而且还能从一个点发散,帮助我们触类旁通,减少了很多重复刷题,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陈星全扬起满是青春的脸说到。

更多的改革探索还在继续。眼下,黄石各地各校各学段结合实际进一步延伸拓展,赛出了“新赛道、新模式”。首先是学段延伸。当地各县市区从高中学段逐步扩展到初中、小学学段,初中以初三“四月”调考为主,小学以“七年级起点”考试为主,坚持常态化进行。然后是赛事延伸。在“赛解题”基础,黄石市教育局进一步开发出“赛命题”“赛说题”活动,形成“三赛”品牌。

“从‘会做题’到‘会讲题’‘会命题’,‘三赛’品牌正在推动教师向更高层次迈进。”黄石市教育局局长石斌认为,一个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新格局已初步形成。鉴于“赛解题”呈现的良好效果,宜昌、鄂州等地也开始纷纷向黄石取经。

11月5日,黄石市高中教育教学现场推进会暨2026届高三新起点考试质量分析会召开。会议透露,自2022年首届“赛解题”举办以来,黄石高考实现“三年三提升”,2025年全市本科上线率成功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从历次赛解题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来看,地域间、城乡间、校际间教师专业能力差距也进一步缩小。

“‘赛解题’不光是一个比赛,它更是个一个交流的平台。”黄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张恩强表示,将继续树立鲜明导向,统筹教师资源管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