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彭汝 胡连江 雷刚)“我最喜欢吃这个卤鸡腿!”近日,在英山县实验小学的食堂里,孩子们一边品尝菜肴,一边向县纪委监委派出第二纪检监察组“校园餐”专班人员分享各自的“吃后感”,脸上幸福感满满。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的生命健康,是家长关心、社会关切的焦点。如何让学生吃得健康又吃得好,英山县纪委监委坚决整治中小学“校园餐”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校园食品安全作为监督重点,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贴身监督”优势,督促县教育部门加快数字化应用普及,积极推进“数字食堂”建设,搭建英山县中小学食堂信息化监管平台,运用好食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消费管理系统、“互联网+明厨亮灶”等四大系统,从阳光采购、智能监管、明厨亮灶、定制菜单等方面入手,打造“智慧食堂”,做到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追,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清晨6点多,该县毕昇小学的食堂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由食堂总务主任、收货员和厨师组成的验菜小组,正通过全新的“智能电子秤”对供应商配送的食材“验明正身”,青菜、土豆、猪肉等一一被自动称重、一键拍照,所获取的食材配送信息通过网络自动上传到食材管理系统。
验收完成后,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学校每天进了多少菜、菜品质量如何、工作人员责任落实是否到位、供应商送货是否及时等问题,扫一扫全知晓。
“学校通过电脑下单食材后,数据会通过供应商传输给电子秤,验收时对货称重,电子秤就会显示收货,验收完成时即刻生成电子签收单,形成了订单、配送单、收货单、结算单‘四单合一’的数据闭环。”毕昇小学后勤主任胡泊说,“以前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每天早上的食材验货,生怕短斤缺两,有时候我还会早上来突击检查。”如今随时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当天摄像头和电子台秤记录下来的画面和数据,从食材源头追溯,到供餐全程可视,一目了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加快推进“数字食堂”建设,英山县纪委监委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督促在县一中、思源实验学校、长冲中学、毕昇小学和城西小学等5所学校于2024年11月率先开展试点,引进“智能电子秤系统”,集核磅验收食材、自动称重、自动上传、云计算于一体,让食堂管理更高效透明。同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通过查看、询问、试餐、陪餐等形式深入城区和乡镇学校调研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5个。
让学生点评菜品,让家长定制菜单,真正让学生在校园餐上吃出快乐感和幸福感。思源实验学校从学生入手,开辟就餐评价互动栏,学校每天在评价互动栏上公布当日菜单、做菜厨师,学生可以根据每日用餐体验在相应的菜品、厨师后给予评价,让每位厨师、每道菜品接受公开评分,让饭菜真正合乎学生口味。
从学生点评菜品到家长定制菜单,带来了食堂饭菜的口味、新鲜度的逐渐提升,爱吃校园餐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阳光厨房,到现在的一杆秤、一张网、一次定制服务的智慧食堂,英山县用心让师生吃上放心餐。清洗、切配、烹饪……每天从凌晨开始,英山县实验小学莲花校区食堂工作人员就为全校两千多名师生的生活而忙碌着。借助分布在各个区域的摄像头,通过手机屏幕,该校食堂后厨情况就一览无遗。在这款名为“智慧食安”的手机APP上,点击屏幕下方明厨亮灶列表,就可以选择想要查看的厨房区域情况,进行实时远程监督。
从“舌尖”到“心间”。英山县纪委监委在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的过程中,采用“纪检监察+职能部门”“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积极推进校园“数字食堂”建设,依托高清监控、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通过统一平台管控,实现“食材来源可溯、食材安全可检,后厨人员穿戴行为可判、操作过程可视,学校管理结果可量、群众感受可评”的智慧化食堂监管新办法,为学生就餐再添一道“安全防护墙”。
英山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新学期以来,数字食堂四大系统已经在全县45所中小学上线运行,我们将借助‘大数据’力量,织密‘监督网’,不给校园‘蛀虫’留下钻空子的机会,让全县学生吃上安全饭,让家长、社会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