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一缕蚕丝牵初心 ——阳新县木港镇“丝”路产业脱贫攻坚纪实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1日10:17 来源: 黄石日报

黄石日报讯(记者 杜荣华 周明 许岚)

正值炎炎夏日,纯朴的乡村轻烟袅袅,远山依依,一脉宁静。

翠绿欲滴的桑叶在风中摇曳,白胖慵懒的蚕宝宝在小屋静静纳凉,农户们挥动着灵巧的双手,清理蚕沙,精心喂食,眼角眉梢遮掩不住深深喜悦。

这是记者3日走进木港镇坳头村新开发的蚕桑基地见到的一幅动人画面,也是木港镇打造“桑蚕特色小镇”、打嬴“丝”路产业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木港,地处北纬30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田、山场资源丰富,土壤偏酸性,自然条件与中国四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的浙江淳安县相当,非常适合桑蚕养殖。

在近年来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中,木港镇立足中部地区承接地的战略地位,紧扣“生态乡村、旅游新镇、美丽家园”发展定位,将开发蚕桑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贫困户脱贫攻坚的“铁抓手”,木港农民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坚持初衷反哺桑梓

说到木港镇引进蚕桑产业的契机,离不开石溪村姑娘陈淑芬。1997年,陈淑芬只身一人来到杭州闯荡,从默默无闻的“丑小鸭”蜕变为职场丽人,与淳安小伙王忠亮结为佳偶。

淳安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其优质蚕茧比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也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优质茧基地。

陈淑芬常常陷入沉思,当地依靠种桑养蚕发家致富的数不胜数,连七八十岁的老人家都能月入万元,过着衣食无忧的安乐日子。可在阳新老家,不少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经济困难,无法得到妥善安置。

2016年,陈淑芬夫妇在宁波开办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她却偷空回到家乡,悄悄做起了桑农。

经过试种试养,陈淑芬发现,阳新的气候和淳安接近,桑树生长茂盛,蚕茧质量很好,养殖桑蚕大有可为。彼时,木港镇政府正积极探索扶贫产业,双方十分投缘,一拍即合。

2017年,陈淑芬投资1360多万元,成立阳新茧丝绸有限公司,与木港镇政府合作发展桑园生产基地5000亩,主要经营出售桑苗、蚕种、蚕茧、蚕用物资等,并负责全镇的蚕桑养殖经营与管理,建有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专用楼三栋,大型烘茧机房一座,从浙江引进高级农技师4名。

眼看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陈淑芬的蚕桑事业逐步走上正轨,丈夫王忠亮也打消了顾虑,放弃浙江盈利颇丰的生意,全心全意帮助妻子还乡创业。

陈淑芬微笑着说:“我办公司的初衷是让村里的老人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如今不仅要实现这个愿望,还要给所有贫困乡亲带来一条勤劳致富的门路。”

发展产业奋力脱贫

“去年开始养蚕,共养了3季,收入5000元。今年上半年就养了3季,第一季收入3900元,第二季2000多元,第三季3000多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在坳头村一个桑蚕养殖大棚内,望着一大片茁壮成长的灰白大蚕,贫困户朱春霞难掩内心的喜悦。

朱春霞的老伴患精神疾病多年,自己下地务农维持生计,经济非常困难。去年,在阳新茧丝绸有限公司农技师的指导下,她顺利掌握了养蚕基本技能,预计今年可培育更多优质蚕茧,年增收入约3万元。

阳新县特产局局长何中坚介绍,过去木港镇虽有香椿、香芋、香米等众多农业产业,但除了油茶、杉木渐成气候,其他村级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经济停滞不前。经过多方调研、专家考察、大户实验,并结合蚕桑产业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特点,木港镇将蚕桑养殖定为该镇特色脱贫产业。

在深入推进脱贫产业的过程中,木港镇成立了镇桑蚕养殖产业脱贫指挥部,负责全镇蚕桑产业发展指导督办,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蚕桑产业发展办公室,常驻阳新茧丝绸公司办公,确保扶贫政策落实,产业稳步向前,政企协调对接。

前期,由茧丝绸公司指派技术员,通过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和印发资料等办法传授“十天养蚕法”,同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养殖户“一对一”技术指导。

与此同时,木港镇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按照程序,入户帮助帮扶对象落实“四个一周”工作,即栽种桑苗一周、开展培训一周、下地务农一周、摘桑养蚕一周。

在镇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政府驱动、公司推动、支部联动、大户带动、工作队促动的方式,形成两种主要发展模式:一是公司(政府)+党支部+蚕农(贫困户),按照贫困户“一户一亩桑”的标准,以政府引导、支部引领、贫困户参与、干部担当的方式,落实“五包到户”(包桑苗、包蚕种、包器具、包技术、包销售),确保贫困户家家有桑,养蚕无忧。贫困户只需“三出”参与,即出地、出人、出蚕房;二是公司+大户+蚕农(贫困户),以公司主导、政府支持、大户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方式,对大户按照每亩3000元标准进行补贴,给予务工贫困户每人1000元的补助,积极鼓励大户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2018年,全镇整合投入扶贫资金700万元,累计建成蚕桑基地5000亩,累计养蚕5季,收购鲜茧6.5万斤,综合质量和效益均高于淳安县,尤其是晚秋茧质量全部达到5A以上,收购价最高达每公斤58元。除去全家无劳动力的政策兜底户,全镇直接参与养蚕的贫困户有1466户,实现利益分红的贫困户有2292户,户均增收1260元。真正帮助贫困户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无劳也能得”。

不忘初心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阳新茧丝绸有限公司继续扩大规模,新开发桑林5000亩,新建标准蚕房8640平方米。通过推行小蚕共育、病虫害统一防治、大田边片种植、标准化规范养蚕,打造高品质蚕茧基地,有力推动木港镇蚕桑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如今在木港的静谧乡间,一望无际的桑海成为不可不看的风景,绿浪翻滚,蔚为壮观。

茧丝绸公司技术顾问姜西方介绍,公司未来发展有两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建成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桑蚕产业转移承接区和高品质蚕茧生产基地。在镇党委、政府和各村党支部的强势推动下,全镇计划未来三年内完成桑蚕面积2万亩,形成蚕桑养殖产业化,实现亩产收益7000至9000元,年产蚕茧4800吨,年产值2亿元。

第二个目标是建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当前,木港镇的蚕丝业仅仅处于前端,甚至是前前端。“仅靠蚕茧能够脱贫,但很难致富。只有把蚕丝业不断地拉长、延伸,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姜西方说,公司计划三年内产业链延伸到缫丝,五年内达到绸缎制造,由以蚕茧为主的单一产业向桑、蚕、茧、丝并重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同时不断延伸丝绸产品制造、果桑、蚕业旅游等产业链。

为贫困户寻求安居乐业之所,打造长乐家园,这是木港镇不变的初心。木港镇将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干事创业热情,增强输血造血能力,进一步帮助贫困户巩固脱贫成果,向着幸福的小康之路砥砺前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木港模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桑蚕产业将会成为木港镇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把木港镇打造成“桑蚕特色小镇”的发展“丝”路将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熊子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