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兴正用袋子接油菜籽
专家、农民正在称重
收割机正在田间收割新品种油菜
阅读提示:油菜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市被广泛种植。但是农民从油菜上获得的收益始终不高。为提高油菜亩产收益,去年市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示范种植新品种“大地199”,田间测产后,专家认定该品种在荆门地区种植实现高产。
3月油菜花开,油菜田里除了蜜蜂就是观赏美景的游客。
5月油菜结荚,油菜田里都是来回奔跑的收割机和满脸喜悦的农民。
5月23日,站在田边看着收割机作业的东宝区子陵铺镇拾井村5组村民刘广兴是又高兴又急切。
高兴是因为他家田里种的油菜新品种长势不错;急切是因为油菜还不太干,机收时漏了不少在田里。
刘广兴几次想到田里把漏了的油菜秸秆捡拾起来“喂”给收割机,都被一旁的农技专家们给拉住了。
“刘师傅,收割的时候去田里很危险,你放心,这个品种的产量不会让你失望的。”专家们纷纷劝说。
只见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亩多田就收割完了。
刘广兴开着小拖拉机早早在田边等候。“有多少啊?”刘广兴向机手询问。
“有半仓呢,你准备了几个袋子?”机手看了一下显示台上的数据对刘广兴说。
一听说有半仓油菜籽,刘广兴赶忙冲着旁边的乡亲喊:“袋子袋子,有半个仓呢,袋子拿少了。”
刘广兴说的半仓油菜籽约有250公斤,显然他拿的4个袋子不够装。很快乡亲又拿来几个袋子。收割机伸出长长的卸货口,黑黑的油菜籽被“吐”了出来。一袋、两袋、三袋……整整装了7袋,才装完。
刘广兴的拖拉机一开到村里的稻场,专家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趁着等待的时间,记者问道:“刘师傅,这个品种日常管理和别的品种有不同吗?”
“基本一样,就是管理细致些。”刘广兴说,他这块田是旱田,所以种植时主要是“三看”:一看“天”,墒前播种,雨前收割,天气预报两天后有雨,所以他选择提前收割;二看“地”,地比较肥的话,底肥就少下一点,平时管理本着“见草打草”的原则;三看“苗”,地肥了苗就长得好,去年冬季冷空气来之前,对苗进行了控管。
专家们把油菜籽一袋袋过磅,记录重量,然后每袋抽样,用仪器检测水分和杂质。
“第一袋含水分杂质22%。”“第二袋含水分杂质22.3%”……
经过测算,刘广兴种植“大地199”面积796平方米,实际收获301公斤,折合亩产222.8公斤。
“田里还掉了不少,捡起来起码还有25公斤。”刘广兴说。
此次在田间试种的新品种叫“大地199”,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中油科技新产业有限公司、武汉中油大地希望种业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选育而成的油菜品种。这个品种是半冬性甘蓝型杂交种。
在专家点评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梅德圣说:“‘大地199’属于高产高油品种,在多地试种都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梅德圣认为,这个品种产量较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种结果显示,“大地199”比农民种植的一般杂交油菜亩产高7%以上,一般含油量可达48.67%,在2018年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品比试验中,含油量是31个品种中最高的。而且抗性好,目前田间表现,抗倒伏、抗病性以及抗裂荚性都比较好,适合机械收割。稳产性好,在全国100多个县市试种显示,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都实现了高产。此外,还有加工品质好以及花型大适合观赏等特点。
“去年,我们在拾井村试验示范了1500亩,从目前情况来看,产量都比较高,后期我们会进一步加大试验示范力度,把更多更好的品种向农民推广。”东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建国说。(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孙立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