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9月22日专电题:“双基双赢”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记者沈翀、刘婧宇
当众多银行纷纷下沉机构挖掘农村金融市场之时,信息不对称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障碍。湖北省搭建起村级公共贷款平台,通过发展村干部成为银行兼职信贷员,解决信息对接难题,将信贷资金送到田间地头。
农村地区“贷款难”“难贷款”,难就难在银行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对接。湖北省副省长张通说,一方面,种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急需资金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银行担心风险,不敢向“三农”轻易投放贷款。
自今年4月起,湖北银监局启动“双基双赢”合作贷款试点。“双基双赢”合作贷款模式,即基层银行和基层党组织人员实现双向挂职,将了解村民经济状况、经营情况的村干部吸纳为信贷监督员,全程参与基层信贷机构贷款调查及贷后管理;从银行选派信贷人员到试点村担任支书或村主任助理,当好信贷宣传员、推销员和服务员。
在最早开展试点的红安县七里坪镇徐家河村,已有32户农民获得贷款,记者看到村委会有专门的“信贷服务工作室”,各类信贷产品的宣传单随手可取,申报贷款户的信息张贴在村委会的院子里。
七里坪镇农村信用社主任周卫明说,全镇有69个村,1个居委会,而镇农信社只有5个信贷员,难以一竿子插到底。通过“双基双赢”试点,村支书成了信贷监督员,由他向银行推荐贷款农户,信贷员每周三到村里集中办理,周四、周五放贷,降低了风险,也节省了银行和农户的成本。
据了解,作为信贷监督员,村支书协助银行审查申报农户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贷后还会督促农户还款。目前农信社给徐家河村整体授信800万元,已经投放了286万元。
“双基双赢”试点让农户得到了实惠。刚获得20万元贷款的徐家河村养猪大户徐新华是银行的老客户,他说:“一旦行情不好,买饲料的周转资金就不够了。过去贷款得到10公里以外的镇上办理,现在只要报给村干部,在村委会就能办理,方便多了,而且放款时间也缩短了。”
在试点中,基层银行机构的营销模式从“等客上门”逐步转变为“主动出击”。黄石的一些基层银行机构依托村级信贷服务工作室找客户。大冶泰隆村镇银行保安支行信贷员在先锋村,积极宣传极具特色的泰隆一本通、易农贷、生意贷等产品,帮助98户村民开户,并谈成了多笔贷款。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意识在试点村逐步树立。在钟祥苏榨村,村干部协助农信社将农户按信用记录、生活中的道德口碑分为黄金户、优良户、一般户、关注户和限制户五个等级。对“黄金户”给予贷款优先受理、利率下浮等优惠,对“限制户”直接纳入贷款“黑名单”。
湖北银监局统计显示,到8月末,湖北已建立村级信贷工作室401个,社区信贷工作室59个,“双基双赢”合作贷款授信金额达17.5亿元,已发放到位14.3亿元。
湖北银监局局长邓智毅说,下一步将逐步推进“双基双赢”合作模式覆盖至全部银行机构。银监部门也将以此为抓手,引导银行业机构培育“金额可大可小、利率可高可低、期限可长可短、押品可有可无”的全新“三农”信贷文化,推动信贷资金回流“三农”。(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