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郧西“15分钟文化圈”改变城乡文化生活

发布时间: 2012-08-06 18:2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查方政、杨洪霞、刘传鹏)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近几年郧西文化事业的发展再贴切不过了。自2009年郧西提出打造七夕文化品牌以来,推出了一批群众喜爱的文化产业,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演艺人才,形成了一套繁荣文化的体制机制,带动了第二三产业发展,提升了郧西知名度。

  品牌文化提升知名度

  文化是竞争的“软实力”。一个地区的“软实力”该如何提升?而处于鄂西北一隅的国家级贫困县郧西,既要抢占发展制高点,又要提高区域竞争力,必须有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为此,三年前,郧西提出了“旅游立县”战略,以七夕文化为支撑,大力发展品牌文化,构建天河生态文化旅游圈。借七夕文化开发,打造国家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三张名片。

  他们把城市建设和七夕文化完美结合,打造七夕文化主题县城。短短三年时间,郧西的文化产业已渐成燎原之势。天河广场、七夕广场、七夕故事园、银河星月、时空隧道、水体景观、20多座文化桥等30多个市政项目都融入了七夕文化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美伦美奂的七夕色彩工笔画。

  为了提升品牌文化知名度,该县成立了七夕文化研究会,兴建了七夕文化博物馆,组建了七夕文化艺术团,一批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郧西三弦作为一个独特的地方剧种,与七夕故事巧妙嫁接,焕发出新活力。2010年,郧西创作的《锦绣天河展风情》、《天河之恋》、《织女回乡》等三个地方特色的节目,分别登上了央视3套“天下有情人”栏目的舞台。在全市“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中,郧西组织民间艺人表演的《郧西三弦?织女回乡》、《七夕乞巧》等分别在央视3套、4套、10套播出。

  在七夕品牌文化的影响下,郧西山水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全面发展,精彩纷呈。吸引了国内外30余名七夕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聚集郧西用优美的文字盛赞郧西好山好水好地方。著名词曲家为郧西创作录制了《七夕,天河有约》、《天河缘》专题片和《天河作证》、《永远的天河》、《天河歌谣》等一大批悦耳动听的七夕歌谣。

  创意文化搭建致富桥

  “通过举办七夕文化旅游节,吸引了60多万人来郧西观光旅游,引来50多个大项目落户郧西,签约投资总额近20亿元,这就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来的真金白银!”谈及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初衷,郧西县委书记胡俟欣慰地说。

  文化搭台,创新引领,产业“唱戏”。郧西实施文化创新与文化旅游双轮驱动,不仅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还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创办创意文化产业。

  多家客商抢注了“七夕乞巧”、“牛郎牌”、“织女牌”等10多种文化商标。正在兴建的5000吨白酒项目,产品注册为“天河牌”;全县建蚕桑基地5万多亩引导中绫公司开发出“织女牌”蚕丝被;河北省巨鹿县的刘要强注册成立了“七夕乞巧”汉锦布艺有限公司;广州英豪科技投资公司与郧西签约兴建“郧西天河航空旅游产业园”。

  郧西继近两年五龙河景区、龙潭河景区相继争创4A后,正在打造的4A级天河风景区、3A级葡萄酒厂景区、4A级上津古城景区即将迎来首游式。4A级世界婚俗博、4A级三官洞狩猎场、4A级天河生态园、七夕文化园、七夕风情园、七夕民俗园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已列入“十二五”建设计划。

  现在, 郧西已有10多个“双亿”文化项目正在兴建之中,县城星罗棋布着150多家创意文化产业单位,全县三星级以上宾馆达到10余家。

  婚庆公司、传媒文化、广告会展、设计咨询、旅游休闲、古玩艺术、文艺演出、奇石灯展、婚纱摄影……这些激荡着智慧火花的创意文化,不但创造了每年80亿元的经济效益,而且提升了郧西人的文化品味,还解决了近27000余人的就业问题。

  群众文化构建幸福圈

  “现在每天早上舞剑、晚上跳舞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今晚又有老师教授新舞蹈。我得赶紧去啦!”天刚黑下来,家住城关镇高家巷的高大妈,就急忙来到文体广场,抢占“有利地形”,此时她身边已经满是乐呵呵的街坊邻居。

  在郧西城乡,每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各大广场、公园人山人海,唱歌、跳舞、散步、纳凉、观看演出,热闹非凡。

  近年来,郧西以群众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培育了20余支农村文艺宣传队,组建了知音艺术团、天河艺术团、七夕艺术团等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郧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县城。近年来,挖掘整理“景阳说唱之乡”、“上津火龙”、“观音龙花会”、“槐树王聪儿传说”、“六郎蚌壳舞”等了一大批文化遗产;创作的《肖邦圆舞曲》、《纺织歌》、《小小志愿者集体舞》在第六届“亚洲艺术盛典魅力中国”比赛中分别获得了金奖、银奖、团体银奖;郧西三弦《娘的糊嘟汤》在十堰市首届地方戏曲调演中获剧目、编剧、舞台美术、表演等多个奖项。

  “现在,百姓物质生活条件好了,精神需求十分强烈。郧西文化的繁荣,不仅靠政府投入,还靠对地方文化的挖掘,让郧西百姓置身于其中,珍爱自己的文化。”郧西县委宣传部王丽媛如是说。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群众文化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文化大舞台”不仅搭在村庄街道,搭在公园广场,搭在消夏纳凉的百姓身边,也搭在群众的心坎上,构建了一个个和谐文化幸福圈。

  “地上的天河流淌在这里,让七夕之缘充满了神秘,请带上知心伴侣来这里,虔心良心不悔的天和地……”如今,走进郧西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美妙动听的“七夕”歌谣。郧西城乡百姓不管在任何一个区域向任何方向出发,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各种公共文化设施、旅游景点和各类公园。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admin)
关键词:郧西;天河;文化产业;知名度;织女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