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
由赵宝刚执导的“青春三部曲”完结篇《北京青年》目前正在浙江、东方、天津、北京四大卫视播出,而剧中“重走青春路”的概念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赵宝刚说,创作缘起在于,现在的教育造就出一批有文化无能力的人,“我产生了一种冲动,想告诉年轻人,改变自己还来得及。”
若能回头,我也会走这条路
新京报:如果可以,你自己想怎么走一回青春?
赵宝刚:如果让我回到青年,我肯定按《北京青年》里的写法走这条路。我年轻的时候去的地方太少了。
新京报:你年轻时也是想远走?
赵宝刚:我的理想就是远离父母,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读书、去闯荡,但都没有实现,永远在父母的监控下,觉得特别受束缚。
我那会儿喜欢文艺,可我妈说,工人当得不是挺好的吗,干吗天天瞎折腾,你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我当时就说,我非把南墙撞塌了不可,哪怕撞得头破血流。
当工人时,我逮什么学什么,结果对现在用处大极了。你看我片子的音乐还可以吧,就是因为那会儿学了9年音乐。
新京报:当导演其实并不是你自己早早设置的一个目标?
赵宝刚:我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18岁时已经可以把12磅的大锤举起来抡一百多下了,所有的生存能力我今天全都具备。
从16岁到28岁这12年中,我经历了无数的社会考验,锻炼了无数的社会能力,我对种种人都有接触、对社会有感悟,所以才能当导演。
80后的弊病是有文化没能力
新京报:你对自己儿子的规划是怎么样的?
赵宝刚:我希望他30岁之后再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年轻时的积攒就是为了30岁之后没有能力再做这些的积淀。我曾发誓,一年最多拍一部戏,留给自己大量时间去了解社会。
新京报:当父母的,很难有这么放松的心态。
赵宝刚:80后最大的弊病就是,所有家长教孩子的都是文化,作为不受苦难的基础,这极为错误。只有文化没有能力的人,在社会上生存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有能力没文化的人游走四方,他们中很多人都成功了。
人们在年轻时不要追求稳定,这个的前提是你不热爱现在的生活但还要苟活,你要很快乐就没有这个问题。理想害人,大学毕业就创业也特别害人。
新京报:但《奋斗》中表现的不就是年轻人创业吗?
赵宝刚:奋斗,是要快乐地奋斗。80后是迷茫的一代,从小被教育艰苦奋斗,但我恰恰觉得不要设立目标。
新京报:拍这么多部青春剧,你都是靠什么途径来了解现在的年轻人?
赵宝刚:年轻人对自己也不了解,只有对年轻人关注的老年人了解。当你了解世界、整个国家的发展过程,其实就会知道,年轻人的想法也存在着一种延续。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