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9月4日电题:“天下第一难题”背后的忠诚——记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党员干部群体
新华社记者皮曙初、郝同前
随着最后两个整体搬迁集镇——湖北郧县柳陂镇和丹江口市均县镇的搬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将宣告全部完成,一个为破解“天下第一难题”付出艰辛努力的群体,欣慰地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忠诚
三年时间,30多万移民,安置区分布在16个市60个县区、287个乡镇、2000多个村……纵观历次大型工程移民,如此高强度的人口搬迁是罕见的。
在湖北省郧县,外迁移民38批次、31651人,每个批次的外迁,都少不了一个身影;遍布全省各地的71个安置点,安置点上每一块土地、每一户房屋,也都少不了一个人的脚印。他就是郧县原政法委书记、移民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周吉礼。
在当地采访,移民干部告诉记者,书写郧县移民,不能不写周吉礼:他跑遍了全县所有的安置点和所有的移民村,对全县移民情况了然于胸;他躺在救护车上打吊瓶,仍然坚持在护送移民的路途中;他处处为移民着想,护送途中,每人送一个水杯,每车配一个保温桶,让移民一路喝上热水、温暖心头……
另一个身影也是无处不在,瘦弱但是坚毅,那是郧县移民局局长邓兴忠。他的同事告诉记者,邓兴忠常常扎到移民村里就是数十天甚至几个月。
2008年底从省委办公厅下派任代县长的胡玖明,来到郧县的第二天,就走进移民家中,了解移民心声。从当县长到任县委书记,他常常夜深回到办公室,就在沙发上和衣而睡。好几次,工作人员进入他的办公室,发现他掉到地上自己还没有觉察。
委曲
丹江口水库工程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兴建,如今已有过多次移民搬迁经历。新老移民的交织、复杂的搬迁经历,使丹江口库区移民成为特殊难题。
“湖北移民看十堰,十堰移民看郧县,郧县移民看柳陂,柳陂移民看大桥。”这是郧县移民干部常说的一句话。柳陂镇大桥村地势相对平坦,毗邻县城,交通便利,村民的生活相对比较稳定,搬迁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大桥村的移民工作队中,有位干部叫杨明乾。他曾被人扬言要拿砖头拍死,曾被人放狗追过,甚至被人打伤腿、撕破衣服、摔坏手机,然而,每次他都忍气吞声,转过头来又进村帮农户干活,给农户排忧解难。
搬迁户刘成亮开始的时候对做移民工作的人抵触情绪很大,杨明乾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也做不通。2009年腊月,刘成亮的儿媳生小孩,杨明乾听说后,第一时间赶到他家祝贺,还联系当地派出所给他的孙子上户口。
人心都是肉长的,刘成亮说:“这样的移民干部,我们没有道理不支持!”第二天,他主动找到杨明乾签订了外迁协议。
骂过他的,打过他的,最后都成了杨明乾的好朋友。移民搬迁的时候,大桥村的村民一致邀请“杨大哥”一同前往,看看他们的新家。
在库区,多少移民干部像杨明乾一样,他们有感动,也有委曲,有泪水,也有苦闷,但是他们从未打过退堂鼓。
欣慰
2010年5月10日,正在大桥村三组复核实物指标的移民工作队干部李三突感发晕,心跳加速,稍微走快点就喘不过气来。在队友们的催促下,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医院做一次检查,结果令他和家人大吃一惊,“心脏瓣膜闭合不足症,该病危及生命,需要马上住院手术治疗”。
听到医生的话,李三心里极不是滋味。但是请假休息了谁来替换?来的人又不熟悉情况怎么办?移民提出的几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一连串问题在李三脑海里闪现。“现在是关键时候,不能走,还是等移民工作完成了再说。”最终,李三选择了坚持。
一个多月后,李三的病情加重,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同意住院治疗。可他一躺下就想到还有几户移民的思想工作还没有做通,于是,只在医院打了几天吊瓶,带上医生开的药,又急匆匆返回了大桥移民村。
10月8日,大桥村278户移民顺利迁出;10月19日,李三才到医院做心脏瓣膜切除置换手术。
郧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陈志刚说:“都说移民是天下第一难的事,可是怎么个难?就是觉得忙,忙得没时间想别的。直到搬完了,眼见移民都安置好了,生活有着落了,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为了一泓清水送京津冀,库区移民抛家舍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和牺牲。当看到最后一批移民搬入焕然一新的集镇,生活有了着落,移民干部无不备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