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社会

那些记忆中的年货——味道在变,乡愁永恒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1日16:17 来源: 湖北经视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每个人心中都有了小小的盼头

过年是团圆

虽然现在大伙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

天南海北的美食没有吃不到的

但在不少人心中

和家人一起置办年货

是最难忘的年味

有人说,年货是时代的符号

烙下了每个时代的印记

对于年货

不同年龄层的人也有着不一样的记忆

有的人记忆中,

年货是好吃的麦芽糖、 妈妈包的饺子

有的人记忆中,

年货是新衣服、新鞋子

也有人不管过了多少年

依然想念家人做的腊肠、豆腐

30、40年代出生的人

以票换年货

粮票、油票、肉票这些物品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记忆模糊,但80岁的金婆婆说,这些东西承载着她对于过年的记忆。“那个时候买什么都要票,所以平时要省着用,攒起来留到过年用。“

金婆婆回忆,她儿时办年货则更不容易,不仅交通不方便,物质也匮乏,当她对年货有记忆,已经是嫁为人妇了。她记得当年,用肉票换回来的猪肉要先把肥肉部分切下来煎出猪油,用油炒一盘花生米给孩子们吃,就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待遇了。

“哎,以前的苦日子就不去想了,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家住汉口的 卿爹爹今年75了,身体依旧很硬朗。回忆从前的过年时光,卿爹爹说 当时置办吃的年货是一年当中家里最大的一笔开销 。现在过年,肉类已然不是什么奢侈品,但当年他要去合作社排队买肉,运气好的时候排上老半天就能买到猪头肉了,够一大家子吃好几天;运气不好的时候刚排到他,肉卖完了,只能第二天再来重新排队。

即便如此,大人小孩最期盼的依然是过年。 “ 当时平常人家一年到头很少吃到肉,过年有肉吃,特别幸福。 ”

50、60、70年代出生的人

自己动手做年货

武汉市民徐女士是一名50后,在她的记忆里,家里一般都是家人动手做年货。诸如蛋饺、圆子、腊肉腊肠都是自己做,“自己做的是外面买不到的味道。”徐女士说,临近过年家里会弥漫着油香味,刚出锅的炸糖是她最爱的年货。

同样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田阿姨,小时候过年最爱吃父母做的麦芽糖和豆腐脑。“常趁着大人不在的时候,跑进做麦芽糖的房间,偷偷地吃麦芽糖,那种甜甜的滋味至今都回味无穷。”如今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年货,她们也不愿费那个功夫去做了。

在 60 后王师傅的记忆中, 进入上世纪 80 年代后,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不用愁吃饭、穿衣了。 为求吉利、图喜庆,春联、倒贴 “ 福 ” 字,贺年卡、挂历开始成为年货新宠,让年味的文化气息逐渐浓厚,一个倒贴在大门上的“ 福 ” 字展示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

时代的年轮走向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物资也逐渐丰富起来,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商品,繁多的种类丰富了大家的年货清单。

80、90年代出生的人

上街买年货

80 后的小祝至今都记得儿时和妈妈一起去汉正街打年货的场景,在拥挤的街道上挤来挤去,看到家里缺少的年货,便挤上前去口若悬河地讲价,然后再大把大把地把年货往家里送, “瓜子、花生、水果糖等年货都会买回家,还有各种要为年夜饭准备的食材都往家里搬,厨房几乎成了一个仓库。” 在春节过去的许多天里,家里都不用再上街买吃食,靠着年货可以吃上十天半个月。

90 后的小田一直记得旺旺大礼包,当时膨化零食的价格都不便宜,能在过年的时候吃到,简直幸福感爆棚。“现在对过年的年货没什么期待了,因为平时吃的就多,每天都像过年。”小田说, 现在的春节对他来说,顶多就是不上班,和家人聚一聚,聊聊一年中的辛酸苦辣。

如今,年货玩出新花样

现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渐成为年货新宠。武汉市民徐先生网购了一台IPAD送给正在上学的女儿,“要过年了,很多电商都利用这个节点搞促销,这个时候买能享受优惠,还可以快递送货上门,而且网购年货更节省时间。“

刚工作不久的小郑刚买了一台笔记本。她说:“用自己汗水换来的年货和父母买的感觉完全不同,这也是对过去一年辛苦工作的犒赏。” 

你的年货都买了啥?

来源:湖北经视|记者:倪虹|主编:余佳

记忆 年货 【纠错】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