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玲博士(右)向天下先农业合作社技术员演示手机移动端操作要点 长江日报记者戴东辉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肖梓熠 郭淞冰 蔡欣星 黄金)从地头上采摘,到乡厨炒制上桌,1小时内就能吃上“肉坨”的新鲜菜。5日,武汉天下先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迎来新年第一拨田间客人。市民吴智玲和家人对入口的美味赞不绝口。
其品尝的原材料,可不是农户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种出来的。
“你瞧我怎么远程指挥。”天下先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杨耀东坐在办公室里掏出手机,从容点开一款APP。
大棚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一一显示。二十几个开关按钮分别控制大棚的湿帘、遮阳网、风机等设施。
长江日报记者跟着杨耀东走到田里看看。果不其然,开关一响,风机叶片飞转起来,“嗖嗖”的风卷进大棚。遮阳网随着控制卷和舒,达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湖北省农科院袁伟玲博士是这里的技术顾问。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大棚里暖暖和和,不仅蔬菜喜欢这环境,蔬菜病害也喜欢。用上“互联网+”农业管理软件,就能精准调节种植环境,省心。
“以前的农民,365天靠天收。现在的农民,靠互联网思维,指尖上种菜!”袁伟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