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董育雄 通讯员 张宾 杜微波 汪万军 邓洲)为什么要建设大学之城?怎么样建设大学之城?建设什么样的大学之城?2月19日,在大学之城建设工作推进会,武汉市洪山区委书记杨泽发接连抛出三个设问,条分缕析为单位部门负责人讲解全区发展战略,提出“高校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机制,加快大学之城建设步伐。会上,12家单位负责人轮番登台,通过PPT的形式,围绕大学之城建设进行了“论剑”。
近年来,为了摆脱土地财政、迈向高质量发展,洪山区充分利用37所大学聚集于一区的独特优势,主动求变做“大学+”文章,谋求大学与城市融合共荣,坚持区校“零边界”,打造包容并蓄的大学之城;坚持创新创业这条主线,打造活力迸发的大学之城;坚持合作双赢,打造共荣共生的大学之城;坚持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大学之城;坚持产学研、公共服务、人文、党建“四个融合”,打造区校一体的大学之城。仅2018年这一年,洪山区区校共建项目就达到27个,涵盖15所大学、科研院所、单位,签约金额突破1150亿元。建设成果丰硕,发展动力强劲,洪山区更加坚定了走“大学+”的道路。
为期一天的会议,既是大学之城建设的推进会又是研讨会,上午区大学之城办进行了专题汇报、两个规划设计单位汇报了《中央创智区·大学之城核心区规划》和《南湖城市副中心规划》,12家区直部门、街道负责人轮番登台,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以PPT的形式进行“论剑”;下午区“四大家” 和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发言。当天还有13家单位以书面形式进行了汇报,会上区委书记杨泽发要求各职能部门、街乡继续加强与辖区高校的联系,做到“高校吹哨、部门报到”。据悉,针对25家单位汇报内容中的具体工作,洪山区将列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任务,以完成数据、形象进度确定考核目标,助推大学之城建设项目落地见效。
【链接】
1、《中央创智区·大学之城核心区规划》
洪山区将在街道口周边,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央创智区”。根据规划,“中央创智区”是以智力创新为核心、以生态文化为重点、以创新人才为突破,在校、产、人、城融合发展的智慧经济型城市功能区。
据悉,“中央创智区”北至八一路、南及文治街、西到洪山区界、东抵伏虎山,是洪山区大学之城的核心示范区与建设发力点。在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中央创智区”将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打造武汉大学大信息经济圈、武汉理工大智造经济圈、华师大文创经济圈,形成环高校经济产业带。
未来,拥有五大创客街区的“中央创智区”,将成为创业者的“伊甸园”。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市地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促进产学研转化角度出发,“中央创智区”将建立四眼井、工大路、北港、广八路、虎泉等创客街区:“青年人足不出街区,就能满足创业就业、居住、购物等多功能需求——创客街区是校城功能互补的特色街区。”
记者了解到,“中央创智区”还将对接武汉市金融发展轴,形成街道口—广埠屯科创金融走廊,形成“一条金融走廊、三大高校经济带、五个创客街区”的产业布局。
2、《南湖城市副中心规划》
武汉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南湖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阶段成果出炉。据悉,南湖城市副中心由南湖连通渠、珞狮南路、南环路、李纸路合围而成,用地面积5.56平方公里,是南湖片区的核心区域。新出炉的规划,围绕公共设施供给不足等痛点,一一“对症下药”,力图打造“田园上的城市副中心”,建成生态慢城。
在2018年洪山区大学之城建设集中签约仪式上,洪山区与湖北省农科院宣布共建南湖城市副中心,湖北省农科院拟保留1200亩核心用地空间,其余用地由湖北省农科院和洪山区按照武汉市总体规划推进建设。
在搭建合作框架后,南湖城市副中心在校城空间、设施、环境共享上拥有了具体规划。武汉城市规划研究院东湖分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空间共享上,将建设两条农科城景大道,形成“农科智核”与体验式都市田园带;在设施共享上,文体、会议、培训、医疗等服务设施将共享共用;在环境共享上,将利用片区原有的生态田园特质,打造田园绿道、农科温房、种子之塔等地标建筑与景观场所等。
根据最新规划,南湖城市副中心将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区域内的雨洪渍水,并引入城市鸟类群落,重塑区域生态系统;为缓解南湖片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的难题,南湖城市副中心将优化公共教育资源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