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帝企鹅
南极贼鸥
南极极夜的中午 照片均由张卿川提供
记者张维纳
一到夏天,就有一些小伙伴哭着喊着要去南极避暑。当朋友圈被炎炎夏日刷屏时,武汉大学博士生张卿川悠悠地说:“我就在南极啊。”现在虽然已是立秋时节,但天气仍然有些热。那就请他带大家感受一下-40℃的南极,帮我们一起降降温。
和想象中的南极不一样
张卿川来自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是一名在读博士生,专业是大地测量学和测量工程。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中心每年都有去南极科考的名额。
去年11月,张卿川从上海乘“雪龙号”科考船出发,经过1个月航行,踏上南极洲的土地。他打算在南极停留1年,主要负责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观测和验潮的科研任务。
张卿川到达时,正值南极夏季。“我踏上南极的时候,还有点不可思议,和我想象中的南极不一样”。南极不应该是雪白一片吗?而眼前却是一个个光秃秃的山丘,这完全颠覆了他对南极的认知,而且要比他想象中暖和一点。
感觉到鼻孔里结了一层冰
眼下正值南极冬天。张卿川说:“这个冬天,我们先后经历了低温和大风天气。最低气温一度突破了-40℃,并持续了一段时间。”
他说,人在这种低温环境里,戴着手套触摸铁器仍能感觉到它的冰冷;如果不戴手套,那就是钻心的疼痛,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一到室外呼吸就能感觉到喉咙和鼻孔里立即结了一层冰,所以只能小口呼吸”。后来,他们又经历了近10年来的最大狂风,最高风速突破了44米/秒。在这样的风力下,人根本无法在室外站立,在室内能明显感受到建筑物晃动,室外的科研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在室内,南极科考队员们只能通过暖气取暖,一般室内温度会维持在18℃左右。
如果要出门,必须穿上“企鹅服”,也就是他们的科考装备服装,还要佩戴面罩和风镜以及手套,防止吹雪影响视线和冻伤。
极夜期间几乎都生活在黑夜里
6月21日是南极洲的仲冬节。对于南极小伙伴们来说,这可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仲冬节是南极极夜的中间,也是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黑夜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所有在南极的各国科考队队员会在这一天集体联欢庆祝。这个节日更多的是激励我们战胜黑夜,用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极夜过后的第一缕曙光”。
张卿川告诉记者,南极刚刚过去了52天极夜。这52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黑夜里。
极夜期间,太阳一直位于地平线以下,只有在中午时有一段天亮的时间。那种感觉,类似于我们这里的凌晨——太阳升起之前的状态,天灰蒙蒙且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1至2个小时。张卿川介绍,极夜期间,他们只能利用这短暂的光亮进行室外工作。
有极夜就有极昼,南极夏天就是极昼,太阳一直不会落山,24小时都是大白天。张卿川说,中山站位于南极边缘地区,夏天气温在0℃左右,最高可到9℃左右,附近陆地的积雪大多会融化。所以,南极夏天也是开展科考工作的黄金时期。
夏天去南极避暑并不好实现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去南极看看的想法还是能够实现的。记者查询发现,现在一些旅行社都会组团到南极半岛地区进行观光,时间一般为1个月,沿途会游玩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报价在10万元至15万元之间。也有一些旅行达人不跟团,独自做好攻略前往南极,花费会比跟团便宜两三万元。
不过,张卿川提醒大家,去南极避暑并不好实现。毕竟,我们的夏天正值南极的冬天,这时候南极还处在极夜之中。南极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