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柯勇、郑婷)连日来,走进房县城关镇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清洁的道路、干净的村庄、美丽的公园,处处呈现着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宜居景象。
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城关镇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聚群众之力、集群众之智、解群众之忧,从改善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入手,不断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延伸拓展,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跃然纸上。
环境美:城镇容貌“换新颜”
“真没想到,社区和包联单位县疾控中心这么快就请人请车来清理疏通这‘闹心’下水道。”“这一片粪水流的进出都不方便,多亏你们来帮忙,上次污水外淤也是你们收拾的,太感谢了!”前不久,在城关镇汇丰小区居民围在施工现场,纷纷为现场办公点赞。
近年来,城关镇按照“党建引领、党员先行、带动群众”的工作思路,以“五员领衔”为“头雁”搭建干群桥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党员干部以身示范、业主响应、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围绕“扫干净、码整齐、疏通豁”工作方针,全镇划分143个网格,镇领导包社区(村),社区(村)干部包网格,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有效改善乡村环境面貌。
全力以赴对“五个周边”(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医院、车站、农贸市场周边)进行综合整治,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确保市容乱象不反弹,让环境长治久安,持续深化违建整治,加快建设数字城市、智慧社区。积极落实河长巡河和林长巡山工作,常态化开展门前三包、“美丽庭院”“清洁卫生户”评比、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活动。
整合下沉单位、镇直部门等多方资源,对251个小区和234条背街小巷实行包联包保,“三无小区”社区兜底,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无死角。集中治理外贸、东关、东方红、棉花仓库等10个小区综合环境,召开小区现场调研会、户院会、业主代表会30余次,联动清除私搭乱建的遮阳棚150平米,清理杂物垃圾近30余吨,增设5处亮瓦停车棚、划设20个停车位15个电动车摩托车停放处、新装扫码充电装置2处12个充电口。
全镇累计出动党员干部、发动群众和志愿者等近万人,清理积存垃圾500余吨,整治卫生死角400余处,清理杂物乱堆乱放300余处,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600余处,清除杂草300余处,治理非机动车乱停放320辆等,整治村庄街(河)道230余处,营造了干净、舒适的美好环境。
村民乐:基础设施“换新装”
“我们以共同缔造为契机,通过改造人居环境,激发村民的内在活力,让群众成为美好环境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八里村党支部书记罗华丽表示,公交车开到家门口,花草树木处处有,休闲娱乐在身边,这就是村民携手打造的幸福家园。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城关镇把基础设施建设当成其中的重要一环,立足增进民生福祉,顺应人民群众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的期盼,按照"拆、整、建、管"和"治美、治顺、治彻底"的总体思路,坚持做靓“面子”、做实“里子”、做强管理,城市品位持续提升。
近年来,该镇聚焦“乡村振兴六件事”,改造民居480户,建设安幼养老机构6个,完成厕改808户,铺设污水管道4万多米,管线入地6公里,新修产业路、户院路5.5公里,积极配合启动桥梁建设,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加快建设一批街头游园、“口袋”公园。在老十字街、西关片区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遗留空地和城市拆迁等闲置地块新建停车场10余处,新增停车位1000余个,拆除小区小巷私人地锁“拆”出车位600余个。对背街小巷、分散小区的门口、通道等处合理施划停车泊位1200余个,非机动车位220余个,有效解决停车难和停车秩序乱的问题。
深入推进文化大院建设,健全文化广场、文化娱乐室、多功能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和居家养老中心,充分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文体活动等需求。在小西关和下西关等社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先后协调解决巷道“白改黑”、路灯“暗改亮”、管线“上改下”、排水“阻改通”、外墙“面改美”、小区“绿改彩”等小微工程60余处,新建“口袋”公园20余处,美化庭院1000余户,推动城镇面貌“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精神富:乡风文明“换新貌”
“家合万事兴、“百善孝为先”,走进城关,只见制作精美的“道德模范”事迹匾牌,一幅幅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映入眼帘;众多头戴红帽、身披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群众、空巢老人身边,汇聚成点点春雨,唱响了一曲曲温暖的歌谣。让人们在欣赏城镇美景的同时,也感受着正能量的熏陶。
乡风文明是人居环境建设的“灵魂”。城关镇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推选德高望重、作风正派、群众认可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新乡贤,助力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治理,引导群众大兴勤俭、孝贤、友善之风。
大力实施“移风易俗”文明实践项目,修订完善各村《村规民约》,规范农村红白喜事办理,倡导婚事新办、喜事节办、丧事简办,促使移风易俗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电力积分超市等平台,推广“红黑榜”“积分制”等有效做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使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着力点,广泛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十星级农户”“好媳妇”“好公婆”等优秀典型评选活动,以此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优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乡村文化治理水平,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制定党员干部常在辖区网格走一走;常到村内特困老人、残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家中看一看;围绕广大群众讲文明、摒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说一说;化身调解员,碰到矛盾纠纷劝一劝;遇到群众求助,有针对性地开展帮一帮,让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点”上、干到群众心坎上。
扎实开展“五员领衔”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促使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加强法治建设,引导村民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呈现出一片团结和谐和乐、互帮互助、互谦互让、互敬互爱的文明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