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但兴竹 许海涛)在十堰市竹山县柳林乡洪坪村,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刘学举。2017年,他因赡养11位老人的感人事迹而荣获此殊荣。如今8年过去,在小年这天,笔者走进了刘学举的家,探寻这个家庭孝老爱亲的故事。
刘学举赡养的最后一位老人。通讯员 供图
走进刘学举家,一幅温馨的画面映入眼帘。72岁的刘学举精神矍铄,正和儿、孙、曾孙们围坐在一起翻看当年的老照片。照片中,有刘学举多年来赡养11位老人的点滴瞬间,每一张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和深厚的情感。
“那个时候在一个家里有这么多老人很不容易,以后我们这个家里老人一直都会有,不但有还多。我也好,你的爷爷、爸爸也好,你都有赡养的责任,要善待老人。”刘学举一边翻着相册,一边跟曾孙讲。
刘学举一家。通讯员 供图
刘学举从30多岁起就开始赡养身边的老人,40多年来,他先后赡养了6位嫡亲、5位远亲非亲老人。如今,曾经被他赡养的多位老人已离世,家中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石泽美及其52岁有智力障碍的儿子李正先。老人双目失明,自1997年起,母子俩就一直生活在刘学举家。
谈及现在赡养的老人,刘学举说:“石泽美老人我还是会尽心尽力地把她赡养好。石泽美老人的养子李正先,年龄比我小的多,将来就由我的后代来赡养。”
刘学举祖孙四代翻看老照片。通讯员 供图
在刘学举的言传身教下,孝老爱亲的家风在后代中传承。儿子儿媳打工、种烤烟增加家庭收入,支持父亲的善举。孙子刘德权大学毕业回乡在乡政府工作,主动接过赡养老人的担子。如今,曾孙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懂得关爱老人、尊敬长辈。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爷爷用一生40年的时间为11为老人构筑温馨的港湾、和谐的家,让老人在我们家颐养天年。我也将传承和发扬爷爷这种孝老爱亲的行为,继续赡养好这些老人,同时照顾好爷爷奶奶。”刘学举孙子刘德权说道。
小年这天,全家人一起动手准备团年饭。大家分工明确,打扫卫生、贴春联挂灯笼、洗菜切菜、烧火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刘学举看着子孙们忙碌的身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大家举杯共饮,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祝愿家庭幸福美满。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孝老爱亲的美德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生活的底色,温暖着每一个人。
离开刘学举家时,笔者深深感受到,刘学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他的故事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照亮和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让这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岁月的流转中熠熠生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