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镇海 潘世新)“过去在这种陡峭的山体上播种植树,350亩山林得三四十人耗费三四天,且成本高效果也不好,采用无人机飞播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节时又省力。” 十堰市林科所所长全建州一边指挥操作员操控无人机播撒树种,一边介绍道。

操作员操控无人机播撒树种。通讯员供图
3月6日上午9时,在十堰郧阳区城关镇堰河村的一处山沟里,不时传来一阵低沉而有力的 “嗡嗡” 声,一架满载着刺槐和木荷种子的无人机穿梭在山林上空,来回撒播树种。郧阳区城关堰河村地处丹江口水库周边,这里山体崖壁陡峭,山路崎岖难行。这架可承载60公斤的无人机承载着特殊使命,即将为曾被松材线虫病肆虐的山林播撒新生的希望。

操作员操控无人机播撒树种。通讯员供图
松材线虫病素有 “松树癌症” 之称,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引发的恶性传染性植物病害。这种病害传播迅速,发病急促,致死率极高。一旦松树感染,其针叶会在短时间内从翠绿变为黄褐色,直至红褐色,最终整株枯死。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染病的疫木通常需要采取就地烧毁等严格的安全处理措施。

操作员操控无人机播撒树种。通讯员供图
十堰郧阳区城关镇堰河村这350 亩正在修复的山体,是湖北省科技厅“丹江口水库库周退化植被近自然精准修复与功能提升技术研究” 项目的示范区。此次飞播造林行动是十堰市林业局对马尾松退化林进行生态修复的新举措。选用的刺槐和木荷均为阔叶植物。刺槐生命力顽强,易于存活;木荷四季常绿,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价值。
通过采取无人机飞播技术,逐步将原本因感染林业检疫性虫害而退化的马尾松纯林,演替为结构更加稳定、生态功能更为强大的针阔混交林,从而实现山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功能提升。“此次飞播造林在十堰市尚属首次,预计四月初我们将对飞播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 十堰市林科所所长全健州介绍道,“若验收结果合格,飞播造林技术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为更多的山林披上绿装,助力十堰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