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十堰竹山县举办第三届“武当山茶”开采暨竹山硒茶新闻发布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9日16:2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党时轩、卢波、张成)品得春茶一口鲜,胜过人间四月天。3 月 29 日,竹山县第三届“武当山茶”开采暨竹山硒茶新闻发布会在上庸镇大泉山生态茶园举行,由此拉开竹山县2025年春茶采摘序幕,并为叫响“竹山硒茶·品冠天下”茶叶品牌和擦亮“茶香十里·竹山乡遇”茶旅品牌带来权威发布。

活动现场。 通讯员 供图

本次活动分为采茶篇、说茶篇、暖茶篇、制茶篇、品茶篇五篇章,以欢快的采茶歌舞、权威的品牌发布、精湛的制茶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全方位、立体式呈现竹山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含绿量、含新量和含金量。

上午10时,竹山县县委书记汪正义宣布2025年春茶开采,由此拉开了竹山硒茶丰收季。

云雾高山出好茶,一芽一叶吐芳华。经过寒冬蛰伏,春日里的大泉山茶园满坡翠绿,茶树嫩绿的新芽送来春天的“见面礼”。活动在非遗凤凰灯《凤舞茶山》表演中拉开帷幕。伴随着采茶歌,300名采茶姑娘在茶园中翩翩起舞,指尖翻转间一片片鲜嫩的芽尖被收入茶篓中,将“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采茶图景呈现眼前。

竹山富硒产业研究站揭牌。 通讯员 供图

阮建云专家工作站揭牌。 通讯员 供图

在竹山硒茶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竹山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阮建云专家工作站揭牌成立。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秘书长、十堰市茶叶产业链高级顾问阮建云现场回答了人民网“竹山县发展富硒茶产业优势?”的提问。他介绍,竹山县土壤硒元素含量最高达35.87 mg/kg,平均值0.91 mg/kg,远超国家0.4 mg/kg富硒土壤标准,为茶叶天然富硒提供了独特地质条件。竹山硒茶具有‘形美、香高、味醇、富硒’的显著特色,茶叶硒平均含量在0.73㎎/kg至2.97mg/kg/kg之间。长期饮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脂降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健康功效。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姚静波现场回答“如何提升圣水绿茶、竹山红茶的品质优势?”时表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发挥专业优势,在夯实产业基地、提升加工工艺、深化科研合作和延伸产业链条上给予支持,助力竹山硒茶、圣水绿茶、竹山红茶做强产业、做大品牌、拓宽市场。

竹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丽媛为竹山硒茶代言,她说,竹山县山水风光旖旎,茶文化多彩灿烂,茶历史悠久闻名,茶产业蓬勃发展。“竹山硒茶·品冠天下”的品牌加持和“茶香十里·竹山乡遇”的山水之旅,将为游客带来一场康养身心的全新体验 。诚邀各界游客走进竹山,品味一杯“富硒之珍”,赴一场“春茶之约”。

舞动茶园。 通讯员 供图

制作茶艺展示。 通讯员 供图

物以稀为贵,茶因“硒”而名。竹山县地处北纬30度世界级优质茶叶“黄金”产业带,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核心水源区,境内幽美的山水、富硒的土壤、适宜的气候,赋予了“竹山硒茶·品冠天下”的绝佳品质,被誉为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大县。近年来,竹山县围绕生态茶园建设、科技赋能生产、文化提升价值、茶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守正创新、多向发力,全力推动茶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非遗表演。 通讯员 供图

在生态茶园建设方面,基地规模突破30万亩,年茶叶产量近1.56万吨,综合产值达60亿元,产业覆盖4万多农户、20万人增收致富。在科技赋能生产方面,培育链主企业1家、领军企业4家、骨干企业16家和茶叶经营主体300余家,产品涵盖绿茶、红茶、黑茶、花茶等干茶系列,相继开发出茶饮、茶醋、茶啤、茶零食、茶工艺品等延伸茶产品,有力的促进了产业端与消费端的双升级。

茶艺表演。 通讯员 供图

在文化提升价值方面,大力挖掘“圣水贡茶”历史渊源,持续擦亮“武当山茶”共用品牌,不断拓展“竹山硒茶”知名度、美誉度,努力叫响“竹山硒茶·品冠天下”的金子招牌。茶旅融合发展方面,连续三届举办“茶香十里·竹山乡遇”茶旅活动,精心打造梅花谷、圣水湖、五福龙井、九女峰、刘家山等茶山为节点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0 条,推动“茶旅+康养、茶旅+山水、茶旅+农业、茶旅+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火热出圈。

采茶舞美硒茶园。 通讯员 供图

在此次活动中还发布竹山县《支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和“茶香十里·竹山乡遇”2025 年茶旅文化系列活动推介。

此次活动由十堰市农业农村局、十堰市文旅局、竹山县人民政府主办,人民网、新华社、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十堰日报、十堰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媒体现场报道,长江云县市区云上联盟、湖北日报联县直播、“垄上行”抖音号等平台同步直播。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