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十堰花果街道:文明河流润民心 碧水清流绘新景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17:5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张杨 杨娜)春日的犟河花果段河畔,杨柳依依,碧波粼粼,三三两两的居民沿着亲水步道散步,孩童在河畔绿地追逐嬉戏,岸边的宣传牌上“珍惜水源 保护生态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格外醒目。

这条杂草丛生、淤泥堆积的河道,如今已蝶变为花果街道践行“两山”理念的鲜活载体,成为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生动缩影。

春日的犟河花果段河畔绿意盎然。犟河阳光 摄

治“痛点”:破茧重生的生态突围

犟河花果段全长6.7公里,穿城而过,以前这段河道较窄、杂草丛生,淤泥沉积。为重塑和谐水环境,造福周边群众,花果街道立足东风故里的人文底蕴,深挖河流沿岸承载的工业文明基因与乡土文化脉络,实施了犟河花果段流域综合治理,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明河流景观。实施了河道清淤2万立方米,埋石混凝土驳岸2450立方米,新建长度400余米生态拦水坝(鱼鳞坝)1座,在清除淤泥的基础上,还将河槽宽度由原来的8米增加到现在30余米,同时,还补种花草树木,抬高河滩高程,新建亲水步道、拆除重建生态堰体等方式,结合现有河道形态进行提升改造。如今犟河花果段河道焕然一新,流水潺潺,绿意盎然,让河道重焕“呼吸”能力。

犟河河畔。犟河阳光 摄

筑“支点”:编织全民护河的文明网格

在花果街道,“河长制”不仅是一块牌子,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全街共有9条支沟河流,结合实际情况设定了9名街道级河长、19名(村)社区级河沟长、27名护河员。每月定期组织河长召开联席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河湖长制工作。严格落实街道级河长“一月一巡河”、(村)社区级河沟长“一周一巡河”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吸纳党员、群众、学生等多方力量,让群众参与进来,共同参与“守水护水 共建文明河流”行动中,让护河治水从“政府主导”变为“全民参与”。

在村(社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放马坪居民理事会大厅、村委会场院里,居民们围坐一堂,热烈讨论犟河花果段环境维护事宜。为凝聚护河共识,花果街道将护河行动纳入“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标准,通过精神文明创建宣传栏展示优秀护河事迹,同时设立“红黑榜”公示不文明行为。在街道与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爱河护河氛围日益浓厚:主动劝阻河边垂钓、制止乱扔垃圾的场景随处可见,“守护母亲河”已内化为居民的日常自觉行动。

护河行动志愿者。钟国胜 摄

强“亮点”:让文明因子流淌进生活肌理

花果街道以河道治理为载体,以文化惠民为核心,在犟河花果段流域沿岸匠心打造“文明亲水空间”:重点推进东风故里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建设,完成2处室外活动广场升级改造,修缮3座游园公园,更新2处文化长廊,通过功能优化与文化赋能,让居民在亲水休闲中感受文明浸润,实现生态治理与人文服务的有机融合。同时,围绕群众文化需求,举办“金秋重阳节”敬老活动、“福满十堰 文润万家”主题展演、“草坪音乐会”等系列特色活动,让居民在亲水、近水、乐水的过程中,感受文明滋养。

如今,水清岸绿的河道不仅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河畔商户王老板开心地说:“河道环境好了,人气旺了,我们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

守“长效”:让碧水长流成为文明新常态

“文明河流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花果街道以务实举措推动护河工作落地见效,实现从“阶段性攻坚”到“常态化巡查”的转变,构建起“全民共建共享”新格局。

如今,已成立以老兵护河队为代表的12支民间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爱河护河行动。河长同步开展定期巡查,精准掌握河道“健康脉”。街道还搭建起“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居民通过“随手拍”将问题实时反馈至社区微信群,形成“发现—上报—处理”的闭环管理。在志愿力量与群众合力推动下,“爱河护河、人人有责”早已从口号化作全民践行的文明公约,凝聚起守护母亲河的磅礴力量。

同时,犟河花果段沿岸部署摄像头实时监测河道,构建起全覆盖、全天候的河道实时监测网络,实现对河道水质、垃圾漂浮物、生态环境及沿岸设施的动态监管,为河道精细化治理与长效保护提供科技支撑,提升犟河花果段管护治理现代化水平。

如今的犟河花果段,已然蝶变为生态之河、文明之河、幸福之河。它串联起居民的日常美好,承载着城市的文明印记,成为花果街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实践。清晨,阳光洒落河面,粼粼波光映照出的,不仅是一湾碧水的灵动之美,更是一座城市向美而行、逐绿而兴的坚定步伐,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文明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