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鞠晓丹、江敏、彭歆怡)为深化跨学科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体奥秘,激发科学探究兴趣,5月9日,十堰市茅箭中学开展了以人体生理与健康为主题的模型制作与展览活动。此次活动将生物、物理、美术等多学科知识深度融合,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生命探索之旅。
展览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展览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展览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活动筹备阶段,生物、物理、美术等学科教师组建跨学科指导团队,共同研讨活动方案。生物课上,通过动态演示与情景化讲解,系统解析消化系统的食物代谢路径、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机制及泌尿系统的尿液生成原理;物理教师则引导学生将力学原理转化为模型动力设计,例如利用活塞装置模拟胸腔扩张与收缩的呼吸运动;美术课堂聚焦模型美学设计,从色彩搭配到立体造型进行专业指导。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帮助学生构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体系。
在模型制作环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他们巧妙利用废旧塑料瓶、软管、彩泥、气球等材料,将奇思妙想转化为一个个精巧的模型。消化系统模型中,用海绵模拟胃的蠕动,透明软管模拟肠道的蜿蜒;呼吸系统模型里,气球与塑料瓶组合成逼真的肺与胸廓,轻轻挤压便能演示呼吸过程;泌尿系统模型通过水泵与管道的连接,直观展现尿液的生成与排出。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展览当天,学校内操场化身为充满科技感的“人体科学展厅”。各种模型整齐陈列,涵盖静态结构模型、可穿戴式装置及交互式演示系统,其中用橡皮泥精细雕刻的人体器官、在围裙上彩绘的消化系统图谱、能模拟生理活动的实体装置等作品,吸引师生驻足观摩。学生们化身“小小科普讲解员”,结合模型运作原理,生动阐释人体系统的协同工作机制,将复杂的课本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趣味科普,赢得阵阵掌声。由学科教师与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审团从科学性、创新性、美观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优秀作品。
此次活动以实践探索为纽带,将生命科学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人体生理的探索热情,更通过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形式,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独特魅力。未来,茅箭中学将继续探索创新跨学科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搭建更多元的学习平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