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武桐羽)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该法设“科技创新”专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
近年来,丹江口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43亿元,同比增长18.1%,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加工水产品智能化工厂。通讯员供图
梯度培育强主体 创新生态显成效
丹江口市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梯级培育体系,形成科技创新“雁阵”格局。
“我们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摇身一变成了‘小巨人’,离不开丹江口市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湖北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就颇具代表性。
这家深耕氮氧传感器领域14年的企业,在政府精准培育下,通过建立标准化实验室、组建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国六标准氮氧传感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等称号成了它的“金字招牌”。企业在拿到了该市及时兑现的奖励金80万元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研发团队建设。
如今,丹瑞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注册商标5项。2024年,其产值达到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1.16%。
为强化政策激励,该市出台《推动工业经济倍增升级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设立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等靶向奖励。数据显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上年增长91.9%,高新技术企业增长74.5%,高新技术产业税收增长80.8%。
丹江口市政务服务增值化专区——科创服务专区。通讯员供图
精准服务破难题 金融“活水”润科创
湖北博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丹江口市水文化和鱼文化的传播者。其品牌“好余轩”剁椒鱼头与盒马鲜生、沃尔玛等各大平台合作,也出口至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稳居榜首。然而,现金流紧缺曾是博奥的“卡脖子”难题。
“两次800万贷款像及时雨,让我们顺利度过了技术攻坚的关键节点。”博奥负责人沈均建回忆道。2023年,该市创新推出商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方案,为博奥提供了800万元贷款,担保费降至0.5%;2024年,该市创新实施“科技创新贷”,出台了《丹江口市“科技创新贷”管理办法》,博奥又搭上顺风车,获批800万元贷款后投入到新一轮研发中,在国际赛道里继续“开疆扩土”。
今年来,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投放1.3亿元信贷资金;科技创新贷款余额达34.97亿元,增幅12.2%;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1.1亿元。
湖北博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俯瞰图。通讯员供图
不止于此,对接企业的科创服务渠道也更为畅通了。该市依托省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采取“AI智能匹配解决方案+人工撮合”服务机制,搭建在高校、院所、第三方机构、企业、人员等供需多向渠道,已促成328项服务对接。欧迪玛生物科技等企业通过平台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转化。
产业破题升级 成果转化“加速跑”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市以科技创新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养殖到智慧渔业的跨越。截至2024年底,该市设施渔业养殖规模达34万立方米,产值突破21.46亿元。
该市通过成立产业链专班,将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等新技术引入库区;搭建产学研桥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立“丹江鲌研究院”,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游向生产线;专项扶持资金破解养殖户转型难题,建成全国示范基地,形成了完备的现代生态渔业体系。
目前“丹江鲌”作为中高端水产品俏销京津沪渝等地,“游”向美国等16个国家,年出口额突破1.5亿元。
近日,湖北丹江鲌供应链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北京农信通科技公司签署三方框架协议,形成了“科研院所提供技术+科技企业负责智能化改造+地方龙头推动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加速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让我们能更高效地将创新成果带给消费者。”公司负责人说。
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该市民营企业家们纷纷表示,将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丹江口市智慧渔业养殖基地鸟瞰图。通讯员供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