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文化礼堂办喜事 乡里“人情”味更浓——房县以文化大礼堂推进“人情新风”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1日16:5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董智) “以前在家里办事儿,要搭棚子、借桌椅等,还相互比着哪家场面大、客人多,现在直接到村文化大礼堂里办,水电费都不用掏钱,村文艺队还免费送文艺节目,既有面子还省心省力。”十堰市房县青峰镇青峰街村村民李万鹏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房县持续擦亮以文化大礼堂深化“人情新风”工作品牌,推动移风易俗,不断促进乡风文明。坚持立破兼施、管治结合的工作理念,一方面坚持正面宣传引导,通过文明倡导、文化浸润,让新风正气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强纪律约束,通过开展专项整治、严查违规宴请,形成有效震慑。同时不断推动制度建设,凝聚各部门合力,构建起齐抓共管、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

如今,房县的乡村正悄然蜕变,曾经令人喘不过气的“人情债”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居民们普遍感受到喜事“随礼”更敞亮,乡里“人情”味更浓。

“立”字铸魂  文明创建浸润人心

“以往群众面对‘人情债’有苦难言,好着面子‘随礼’,顶着债务‘赚份子钱’。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必须主动站出来,积极宣传引导,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近年来,房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大礼堂(文化广场)等阵地,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人情自治作为重要抓手,充分激发群众的自主意识,调动他们参与并践行‘人情新风’的内生动力,用好村规民约‘自治法’,组建红白理事‘纠察队’,共绘文明乡村‘幸福景’”。县委办副主任、县创文办主任李文军说。

“这个节目太现实了,还是幺儿媳妇最孝顺,都是钱惹得祸啊!”在观看完小品《中奖风波》后,家住城关镇西城景苑小区的王大姐深有感触地说。县委宣传部、县创文办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平台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移风易俗,既要破旧俗,也要树新风。县委宣传部、县创文办等部门坚持破立并举,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着力点,致力于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文明创建向纵深发展。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推广文明节俭的婚丧嫁娶形式,摒弃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厚养薄葬,引导群众在参与创建的过程中,涵养文明素养,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破”字攻坚 新事新办回归本真

尹吉甫镇双湾村党支部书记周照菊回忆:“2014年以前,人情往来名目繁多,除了婚丧嫁娶,添丁增岁、升学就业、乔迁开业、住院立碑都要宴请,家家想过事,户户都效仿,一年的血汗钱,几乎都花光。后来,双湾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自发成立红白理事会,并约定除婚丧嫁娶以外,其他喜庆事宜尽量不办;确需操办的,需经村里批准,且要严格限制桌数、时长和礼金。”2020年建成的房县人情新风宣教馆,便完整记录了这段不平凡的历程。

房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章立制“破旧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强红白理事会,明确婚丧喜庆事宜的操办范围、酒席规格等,倡导红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并建立起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报告的全流程报告制度。同时定期召集民间主持、厨师、乐师,以及婚庆、宾馆、租赁公司负责人等等从业人员早开会议,动员他们配合“人情新风”项目实施,让“违规宴”无处遁形。

“破旧俗”不非简单一刀切,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让人情回归善意本真。“我们提倡新事新办,把正常的乡土民俗与借机敛财区别开来,积极推广“八大”人情新礼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大礼堂等场地优势,以镇或村(社区)为单位,每年集中代办一批集体仪式。升学季,为金榜题名的学子举行集体恭贺仪式;重阳节,以集体拜寿礼等形式传承敬老爱老美德,让清新质朴的人情重新回归乡村生活。”青峰镇党委宣传委员杨祖攀说。

“管”字筑基 刚性约束有效震慑

“俗话说:‘干部带头干,群众学着办’。婚丧喜庆不搞排场,村干部带头简办,这样办事既清爽又舒心!现在纪委监督严格,党员干部谁也不敢碰触纪律红线”。在军店镇易沟村文化广场户院会上,镇纪委书记张环在向群众讲解道。

择善而从,新风渐起。房县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相关要求,始终将管好党员干部作为推进“人情新风”建设的突破口。县纪委监委将纠治“人情风”作为加强基层治理、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出台《关于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若干规定》等文件,明确党员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严禁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将整治“升学宴”“谢师宴”作为监督重点,成立工作专班,深入酒店、餐馆等重点场所开展明察暗访。把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违规操办宴席的党员干部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人情风”。

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设立举报电话、信箱等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群众举报的违规操办宴席行为,及时调查处理,做到有诉必查、查实必究。

“治”字发力 群众自治蔚然成风

红白喜事敞亮办理,“随礼”量力而行,大家约定俗成,不在乎礼重礼轻,在乎的是相互来往、邻里街坊间的感情。“以前总为‘人情’债发愁,现在镇里倡导节俭办事,大家都能根据自身情况随礼,邻里关系反而更轻松自在了。”城关镇三海村罗大姐感慨道。

在房县284个行政村,都建立起了“人情新风”红白理事会,将“人情风”治理纳入村规民约。这支由老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普通群众等组成的自治组织,发挥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作用,有效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人情新风”在房陵大地蔚然成风。

人情往来涉及生活方方面面,治理“人情风“”必须久久为功。房县坚持“预防在先、警示在先、教育在先”的原则,鼓励各乡镇村通过“红黑榜”评比积分兑换小礼品,红白理事会运用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对名目繁多的人情宴请进行规范管理。红白理事“劝”新风。加强对红白喜事宣传劝阻,事中监管、贴心服务,事后通报、奖惩激励;依法治理“管”新风。加强对民间主持、厨师、乐师、婚庆、宾馆、租赁公司等从业人员的监管,让“违规宴”无处办、不好办、办不成;新事新办“育”新风。出台管理办法,精准区分传统民俗与借机敛财,推广人情新礼俗。严禁操办“升学宴”,推行上榜学子集体恭贺仪式;严禁举办“庆生宴”,推行重阳节集体拜寿礼。

通过有效治理,群众普遍认为人情轻了,感情亲了;礼钱少了,礼仪来了。更为可贵的是,人情新风建设使乡风民风淳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多起来,党群关系好起来,一副风化德润、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房县徐徐展开。

“倡树‘人情新风’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持续发力。房县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继续坚持立破并举、疏堵结合、党员带头、群众自治工作方法,不断巩固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李文军说。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