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太和医院132分钟成功抢救一名肝硬化大出血患者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7日18:05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毓霞)“马主任,我现在恢复得很好,感谢您和专家们的救命之恩!”6月17日,是刘先生(化名)从十堰市太和医院感染科出院满两个月的日子,他特意给主刀专家马德强发来微信报平安。这条信息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与死神赛跑的132分钟生命救援。

凌晨突发呕血,命悬一线

时间回溯到4月17日凌晨。刘先生在家中毫无征兆地突发大呕血,情况极其凶险。被紧急送至太和医院急诊科时,他的血压已暴跌至80/50 mmHg(远低于正常),血色素仅剩36g/L(约为正常值130g/L的四分之一),意识模糊陷入嗜睡,生命体征垂危。家属告知医生,刘先生2018年即在该院感染科确诊肝硬化。急诊科迅速联系感染科。

感染科值班医生迅速评估,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也在持续下降,当即将其转入重症医学科(ICU)。ICU主治医师肖辉果断应对:紧急应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循环,急诊检查确诊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除止血药物外,肖辉医生立即为患者置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启动紧急大量输血方案。

ICU团队的全力抢救,暂时稳住了刘先生岌岌可危的生命体征,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两天后,刘先生血压有所回升,血氧勉强稳定,神志略有改善,但致命性的出血仍未止住。

生死决策:背水一战,挑战高难TIPS

入院第二天,面对持续恶化的出血,感染科主任孟忠吉教授紧急组织多学科病情讨论。专家共识明确:患者出血量大、血压依赖升压药、血氧低、意识障碍,随时可能猝死。虽经ICU抢救病情略有改善,但药物止血效果不佳,持续失血终将致命。专家们一致认为,此时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止血成功几率最高的方案,且刻不容缓,再拖延恐将失去手术机会。

然而,术前CT显示的巨大困难摆在眼前:患者肝硬化极其严重,肝脏体积显著萎缩,门静脉内存在大量血栓—这些都极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直接威胁手术成功率。“救命如救火!”专家团队顶住压力,果断拍板实施急诊TIPS手术,并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决定由感染科经验最丰富的微创介入团队——主任医师马德强、副主任医师丁德平、主治医师罗森主刀。

132分钟惊险手术:精准化解术中危机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手术团队于4月19日为刘先生实施急诊TIPS手术。尽管预案充分,术中仍惊现险情:在关键的穿刺步骤中,患者血压突然骤降至危险临界值!主刀的马德强临危不乱,立即指挥护士加速补液、加大升压药剂量,同时与丁德平、罗森紧密配合,以最快速度完成肝动脉造影。造影结果揪出“元凶”—肝内一处活动性出血点!团队当机立断,精准实施栓塞止血,患者血压终于逐渐回稳。

在随后的操作中,团队凭借精湛技艺和默契配合,克服了肝脏萎缩和门脉血栓的重重困难。经过132分钟的紧张奋战,成功在肝内建立起有效的分流通道,并彻底栓塞了出血的曲张静脉。更关键的是,他们巧妙地使用支架撑开了门静脉内的血栓,确保了门静脉血流的通畅。手术宣告成功,术后即刻拔除了患者胃内的三腔二囊管。一周后,刘先生顺利出院。

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丁德平强调:“该患者能够抢救成功,关键在于我院感染科微创介入团队高超的技术水平、勇于担当的精神、直面困难的勇气以及对手术时机的精准把握”他同时指出,“刘先生罹患乙肝多年却未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直到50岁确诊肝硬化才开始用药,此时肝脏已发生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导致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这个惨痛教训,为所有乙肝患者敲响了警钟:务必尽早规范治疗,定期随访,预防肝硬化及其致命并发症的发生。”

太和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作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肿瘤微创介入(肝癌方向)建设中心、湖北省肝癌精准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能开展多项肝脏疾病微创介入技术,为广大肝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