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扎根社区的“铁脚板” 丈量民情的“暖心尺” ——茅箭区和昌社区践行“五微善治”的基层实践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10:2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陈督)在十堰市茅箭区主城区的人口密集地带,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和昌社区于2023年应运而生,成为服务千户万家的崭新阵地。在这片热土上,活跃着一支扎根基层、服务居民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他们日复一日丈量民情,凝聚民心,将平凡岗位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前沿平台,生动诠释着茅箭区委社会工作部探索的“五微善治”(微平台、微组织、微实事、微典型、微服务)基层治理路径。

社区工作者们的每一天,是和昌社区治理的生动缩影。清晨伊始,例行的辖区巡逻便成为重要工作,他们穿楼栋、查角落、访居民,力求将邻里纠纷化解于萌芽,将安全隐患排除于细微。午后的办公室内,他们又投入到细致的党建、统战、文档整理等事务中。这数小时的巡逻,连接的是千家万户的安全感;处理琐碎的办公室事务,凝聚的是基层秩序的基石。社区工作者们用一双双“铁脚板”,不仅踩实了社区的“安全线”,更走出了党群关系的“同心路”。

面对社区难题,需要的是团队的韧劲和组织的合力。当和昌二期一片未开发空地堆满建筑垃圾影响环境时,这只队伍迅速行动,用了两个星期时间,顶着烈日天天到场查看,耐心协调物业明确责任,多次跑动促成清运方案最终落地,并紧盯着物业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最终解决了这一顽疾。

同样,当区委社会工作部下沉干部与和昌社区工作者在巡查中发现京东路交汇处一块30平方米的破损广告牌摇摇欲坠时,一场保障公共安全的行动立即展开。面对责任方推诿,社区团队没有退缩,一次次协调沟通,展现了为民服务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常态化下沉机制支撑和有力协调下,相关企业最终配合完成了修缮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吹哨报到”机制的效能,展现了组织联动在解决急难险重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面对居民群内对夏季垃圾清运时间的新诉求,该网格的社区工作者迅速响应,通过社区平台说明:此前已广泛征求意见并协调相关方,将清运时间从早7点调整为8点,兼顾居民生活便利;同时承诺督促物业加强清洁和引导文明投放,努力将服务细节做到居民心坎上。这背后,正是茅箭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动的“微服务”理念的实践,确保服务响应及时、精细。

和昌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茅箭区委社会工作部探索“五微善治”基层治理路径的生动缩影:(微平台、微组织、微实事、微典型、微服务):“逢四说事”机制和社情民意信息平台畅通民意渠道,实现网格事件高效处置;党组织引领下的“邻里帮帮团”“小巷和事佬”等志愿队伍扎根基层,促进矛盾调解和居民互助;“吹哨报到”机制闭环解决民生诉求,干部下沉常态联动部门办好改水改电、加装电梯等急难愁盼事;“红蓝榜+积分评价”机制评选表彰“最美婆媳”“贤惠人家”等先进榜样,引领崇德向善风尚;“一小时亲情陪伴”“爱心义诊”等志愿品牌传递城市温度,激活更多“铁脚板”力量……在党建引领这一“动力主轴”驱动下,“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善治格局正稳步成型,让基层治理的深厚伟力在社区天地间蓬勃涌动。

最暖的民心在基层锤炼,最美的风景在群众身边绘就。以和昌社区工作者团队为代表的75支队伍,是茅箭区“五微善治”治理路径的坚定践行者。他们用奉献诠释为民初心,用双脚丈量责任担当。正是每一位社区工作者如螺丝钉般嵌于治理链条,在党组织的引领和组织化的工作机制保障下,共同点亮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微光”,筑就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