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张湾区红卫街道:以“家门口”服务 托举“一老一小一新”幸福梦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11:0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赵森 陶娟)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道常住人口8.2万人,辖区双职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及老年人占比较高,为切实解决暑期“孩子看护难”、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新就业群体服务问题。红卫街道以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对接争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多方资源,创新打造“暑期托幼班”“老年学堂”“新就业群体驿站”等特色服务平台,构建起覆盖全龄段的民生服务体系,让托幼更安心、养老更舒心、服务更暖心,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家门口的老年学校,让夕阳绽放新光彩

在红卫街道红河社区老年学校教学点,300余平方米的老年学校里,太极拳、腰鼓、瑜伽、声乐等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每周一到周五,70多岁的顿师傅都会准时来到这里,一招一式刚柔并济、行云流水的动作间无不体现着太极的魅力。“以前总觉得退休后生活单调,现在每天和老伙伴们一起学习,日子充实多了。”

红卫街道社区老年学校。通讯员供图

现如今,在红卫街道社区老年学校“上学”,已成为辖区老年人的新时尚,像顿师傅这样的银发学员,在红卫街道已接近500人。红卫街道通过“阵地共享、资源整合、特色办学”模式,在王湾社区、周家沟社区、燕沟社区、红河社区等4个社区设立老年学校教学点。课程设置上,既注重文化修养提升,如书法、国画、交谊舞等传统艺术课程,也关注健康生活需求,开设太极拳、瑜伽、柔力球等实用课程,共计开展14种特色课程,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设课程390余课时,吸引学员参与达3100余人次,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能实现老有所为,老年学堂不仅是社区居民学习娱乐的场所,更是社区文化枢纽。红卫街道依托老年学堂,创新“授课+志愿服务”模式,授课老师由积极投身志愿活动的社区能人和区老年老大学教师担任,同时引育热心公益的“银龄能人”参与社区综合治理。近年来,通过老年学堂选树王湾社区王泽敏、蔡金富,动力新村王铁娟、袁家沟社区黎淑云等优秀老年志愿者标杆,提振辖区老年群体精神气,引育60余名银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310余场,服务群众17000余人次。为热心公益的银龄老人点亮生活的“明灯”,让更多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交到新朋友、开始新生活。

送上门的托育服务,托起少年缤纷假期

暑期来临,红卫街道“爱心暑托班”开班,为1480户双职工家庭提供“托、管、学”一站式服务。在健康新村社区,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展西兰卡普鉴赏课、成语情景课、神奇植物绘画课、法律知识科普课、安全教育课等多维度课程,为孩子们暑假生活增添一抹“色彩”。家长李女士感慨地说:“托管课堂离家很近,孩子在这里不仅作业有了辅导,还能收获到课外知识,我们家长非常放心!”

红卫街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讯员供图

在红卫街道,这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成常态。近年来,红卫街道坚持校地携手共建、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积极对接辖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签订共建协议,街道向汽院师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学院向街道提供志愿服务师资,探索建立“共建、共创、共享”的联合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工作深层次、全方位合作。2024年至今,红卫街道联合汽院开展守水护水志愿服务60余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今年暑期,汽院“暑期课堂”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在红卫街道王湾社区、周家沟社区、曾家村等11余个村社区遍地开花,累计服务社区居民千余人次。

在此基础上,志愿服务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成长。街道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将学生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社会实践学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微改造项目,志愿服务积分还可在社区兑换各类用品。

户外劳动者驿站,架起为民服务桥梁

烈日炎炎,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仍奔忙在烈日下,用勤劳和汗水守护城市美好生活。高温天气下,红卫街道纳凉点不仅服务老年、少年,还成为户外工作者的避暑港湾。

红卫街道纳凉点。通讯员供图

“这样炎热的天气,能有一个地方让我们喝上水、热个饭、歇个脚,真是太好了。”一位环卫工人感慨地说。而快递员李先生也表示,这样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味道,更加坚定了他们为城市服务的决心。每个纳凉点依托户外工作者驿站建设,设备齐全,有冷气空调、有饮用水、有应急药品、为群众提供基础纳凉服务,并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矿泉水等解暑饮品。不仅能满足户外工作者、居民、新业态群体等人群歇脚休息、纳凉饮水、手机充电、无线上网等基本要求,还提供报刊阅读、政策咨询、休闲娱乐等多元化服务,解决户外工作者、新业态群体等人群的饮水、充电、如厕等实际问题。小小驿站,为户外劳动者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提供了一处难得的憩息之地。让户外劳动者在劳碌奔波之余能够享受一份清凉,以实实在在的暖“新”行动,切实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从老年学校、暑期课堂的翰墨书香,到户外劳动者驿站的清凉一夏,红卫街道正以“家门口”暖心服务为支点,共绘“一老一小一新”幸福生活“同心圆”。未来,红卫街道将继续优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形式,聚焦民生小切口,在内容上做“精”、在形式上求“新”、在覆盖上谋“广”,让优质服务像夏日清风般浸润街巷,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