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慧)一次感冒,让85岁的刘大爷(化名)在检查中被发现左下肺长有一个巨大肿块。面对高龄、肺部巨大肿块及多种基础疾病,是否手术、如何手术,成为医生和家属共同面临的难题。最终,太和医院胸心大血管外科专家团队成功为他实施了高难度单孔胸腔镜下左下肺癌根治术,并同期完成左上肺大泡切除。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一年前,刘大爷在体检中发现左下肺结节,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但他未予重视。今年7月,他因感冒接受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左下肺结节明显增大,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家属随即将其送至太和医院就诊。“患者自述有数十年吸烟史,这引起了我们高度重视。”胸心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郭家龙立即安排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患者处于中早期肺癌。
由于刘大爷高龄,手术风险较高,家属一度担忧其无法耐受手术,但若不进行手术,肿瘤将持续进展。全家陷入两难境地。
入院后,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心肺功能及麻醉风险。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尽管患者肺质量较差,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肺功能尚可,有望通过创伤最小的微创手术争取治疗机会。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医疗团队为刘大爷施行单孔胸腔镜下左下肺叶切除术。手术仅通过胸壁一个3厘米小孔进行操作。然而术中出现突发状况:因患者长期大量吸烟,其血管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增生、硬化、粘连严重,正常组织间隙完全闭锁,形成了胸外科领域中风险极高的“门钉”淋巴结。
郭家龙解释:“肺循环直接连接心脏大血管,一旦损伤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而‘门钉’淋巴结常紧密附着于肺血管周围,大幅增加术中血管损伤和大出血风险,极其考验手术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操作技术。”
是继续微创手术,还是转为开胸?团队站在了抉择的十字路口。开胸虽是更稳妥的选择,但也意味着患者将留下约20厘米长的伤口和更长的恢复周期。出于对患者整体康复的考虑,郭家龙最终决定继续按微创方案进行。
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手术团队凭借精细的镜下操作和谨慎分离,最终完整切除了病变左下肺叶,并同期切除左上肺两个即将破裂的肺大泡,避免患者二次手术。原本约一小时的手术因难度增大延长至三小时,但最终圆满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经呼吸功能锻炼等康复措施,七天后顺利出院。
郭家龙介绍,肺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高龄肺癌患者并不少见,但高龄并非手术绝对禁忌。通过全面评估、个体化微创手术和术后快速康复管理,许多高龄患者同样有望获得手术机会,延长生存期。
专家同时提醒,肺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很多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