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湖北省竹山县:党群服务中心“变脸”记 打造有温度的“居民会客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16:1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曹琦)“以前来办事,隔着柜台总觉得有距离;现在坐在一起拉家常,啥问题都能敞开说,心里踏实!”9月9日,在竹山县潘口乡潘口河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程磊刚办完业务,看着眼前开放式的服务空间,忍不住点赞。

这温暖的场景,源于竹山县推进的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近年来,该县以“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群众体验亲民化”为核心理念,通过试点先行、常态运营、经验推广,让曾经的“行政办公点”,变身群众愿来、爱来、常来的“居民会客厅”,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情与活力。

“变脸”后的坝下第一村:潘口乡潘口河村。通讯员 供图

试点破题:听群众意见改出“家味道”

“希望加个休闲区,没事能来聊聊天”“办事流程能不能再简化点”……去年,竹山选定潘口河村、麻家渡镇营盘河村等四个村(社区)作为首批试点,通过屋场院子会、线上征集等方式,把改造“话语权”交给群众。

“从设计方案到施工细节,都跟着群众需求走。”潘口河村党支部书记喻斌介绍,改造中,村里拆除传统柜台,换成沙发、茶几;营盘河村则划分出茶水吧、阅读区、会客区,连装修色调都选了群众喜欢的暖色系。县委社会工作部全程跟踪调度,保障资金及时到位,四个试点不仅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更成了“网红打卡地”。

走进麻家渡镇营盘河村党群服务中心,清晨有老人在阅读区读报,午后村民围坐茶水吧议村务,周末儿童游乐区满是欢声笑语。“这哪是办事的地方,比自家客厅还舒服!”村民王大叔笑着说,上周村里就在这儿开“院子会”,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定了村头道路整修方案,如今施工队已进场。

“变脸”后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宝丰镇施洋路社区。通讯员 供图

常态运营:让“会客厅”飘满烟火气

“改造不是终点,服务才是核心。”竹山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试点村(社区)围绕“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让“会客厅”真正“活”起来。

潘口河村推行“坐班+代办”模式,设立“代办窗口”,针对老弱病残群体提供“上门办”服务,今年已代办事项120余件。“给孙子办入学证明,喝着热茶半小时就搞定,不用来回跑!”村民李大姐的经历,成了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宝丰镇施洋路社区则聚焦“一老一小”,开设“银发课堂”和“四点半课堂”。每周二、四上午,志愿者教老人用智能手机、下棋娱乐;下午四点半,孩子们在这里写作业、参加兴趣班。“孙子以前放学后没人管,现在有老师辅导,我们老两口也放心。”社区居民张奶奶常来接孙子,还总爱在休闲区多坐会儿,“工作人员比亲人还贴心”。

擂鼓镇枣园村更把“会客厅”变成治理阵地,设立矛盾调解“事事顺”说事室和“乡贤议事厅”。上个月,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起争执,村书记把双方请到议事厅,泡上茶、摆上瓜子,聊着聊着就握手言和。今年以来,村里通过这种方式化解矛盾13起,化解率100%。

“变脸”后的绿松石小镇全国淘宝村:麻家渡镇营盘河村。通讯员 供图

“变脸”后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擂鼓镇枣园村。通讯员 供图

全域推广:让温情服务覆盖更多角落

首批试点的成功,为竹山推开了基层服务升级的“新窗口”。今年,该县计划再扩展6个改造点位,复制成熟经验的同时,更注重“因地制宜”——山区村侧重“代办服务+产业议事”,社区强化“便民服务+文化活动”,让每个“会客厅”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该县还同步健全运营机制: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闭环,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加强工作人员培训,让“微笑服务、主动服务”成为常态;引入社会组织,增设健康义诊、技能培训等项目,让“会客厅”兼具“服务站”“充电站”功能。

第二批亲民化试点:楼台乡马岭村。通讯员 供图

从“隔着柜台”到“坐在一起”,从“行政办公”到“温情服务”,竹山党群服务中心的“变脸”,变的是空间形态,不变的是为民初心。未来,该县将持续以亲民化改造为抓手,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凝聚党心民心、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温暖力量。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