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冯天雨 董子娟)背靠秦巴山、坐拥汉江水,十堰市郧阳区依托优质生态,深耕菌、果、薯三大特色种植产业,通过规模化、高质量、全产业链发展,让“土味”变“鲜味”,“农品”变“精品”。郧阳区税务局精准对接农业需求,落实税惠政策、优化纳税服务,为特色农业现代化注入持续“税动力”。
林间藏鲜:税务精准辅导 菌香飘向海外
国庆前夕,十堰郧阳野生菌美食节热闹启幕。煎至金黄的牛肝菌、慢炖数小时的鲜美松茸鸡汤、咸香扑鼻的鸡枞菌炒腊肉,一道道以野生菌为原料的佳肴轮番登场,赢得各地食客连连称赞。
作为该区野生菌产业的龙头企业,湖北君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不仅自身建成了超2000亩的林下保育基地,还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引领全区发展保育基地累计达5000余亩。依托规模化的产业布局,公司每年可实现野生菌出口200余吨、内销800余吨,成功吸纳千余名村民参与到种植与采收环节中,让当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
郧阳区税务局针对农产品企业涉税需求,组织服务小队主动走进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税务人员详细讲解电子发票开具规范,帮助企业梳理免税政策适用要点,有效规避涉税风险,提升办税效率。“税务人员耐心辅导,让我们申报更加顺畅,也能更专注于提升菌菇品质。”公司负责人王君说。
薯香满溢:税筑风险防线 薯业链条提质升级
秋意渐浓,一碗热气腾腾的三合汤成为许多郧阳人的早餐首选。这道传统美食将醇香的卤牛肉、爽滑劲道的红薯粉和皮薄馅足的饺子汇聚于一碗,再浇上香浓醇厚的牛骨汤底,淋一勺红油,香气四溢。这道传承数百年的地方美味,不仅温暖了无数食客的清晨,也承载着郧阳人民对红薯产业的深厚情感。
如今,红薯已发展成为郧阳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区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年产量约20万吨。依托本地优质红薯资源,郧阳红薯加工产业不断壮大,所加工的优质粉条年销量超1000万斤。由于本地原材料难以完全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企业通过与邻省河南建立稳定合作,外购部分红薯补充原料,既保障了生产线高效运转,也形成了跨区域农产品协作产业链,累计带动2万多户农民实现增收。
鄂鲁淀粉制品有限公司作为该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凭借获国家专利的无矾粉条生产线和A级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公司近年来完成技术改造,新建78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全面改用清洁能源设备,在提升产能的同时践行绿色生产,预计年产值将突破5200万元,并为当地提供超过300个就业岗位。
伴随企业规模扩张,涉税复杂性亦显著增加。郧阳区税务局创新构建“智能筛查—专家会诊—跟踪评估”三重风险防控机制,依托税收大数据实时识别涉税风险,组织专家团队上门开展政策辅导,帮助企业规范采购发票管理、用准税收优惠,并实施定期回访,筑牢企业稳健发展的税务防线。
草莓甜蜜:税惠注入活水 草莓产业提优增效
阳光照耀下的郧阳草莓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大棚之内,绿叶层叠、白花点点,头茬草莓预计将于春节前后上市。这批历经秋冬孕育的果实果型饱满、甜度高,每年都供不应求。基地中还引进了白草莓等新品种,叶片翠绿、花苞饱满,长势十分喜人。
十堰伟超生态家庭农场作为区域草莓种植的示范标杆,坚持“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积极引进科研院校技术资源,持续开展品种选育与土壤改良,最终培育出口感出众、糖度优异的草莓,产品订单常年不断。
“税收优惠政策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农场主刘超表示,税务人员主动上门宣讲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仅此项政策每年就能为农场节省一笔可观资金。这些资金被用于升级滴灌设备与智慧农业系统,进一步提升了草莓的品质与产量。
此外,郧阳区税务局还提供了“线上答疑+线下帮办”服务,也让农场涉税办理无忧,更安心于生产管理。如今,郧阳草莓不仅热销本地,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我局将继续紧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政策找人、服务靠前’的举措,把各项税收优惠精准送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以更强劲的‘税动力’助推‘生态郧阳’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开拓更大市场,切实为区域乡村振兴提速、农民增收致富保驾护航。”郧阳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东如是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