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郧西县店子镇:万亩拐枣的“三级跳”之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17:01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邹景根 艾本霜)深秋时节,郧西县店子镇的万亩拐枣林即将迎来丰收,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这片形似鸡爪的山野珍品,正在秦岭南麓的青山绿水间,演绎着从农家院落走向国际市场、从山间果实变身健康珍品的精彩蜕变,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绿色家底:一棵树结出“双赢”果

店子镇依托秦岭南麓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品质出众的拐枣产业。这里海拔适中、气候适宜,为拐枣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拐枣学名枳椇,因其树龄可达百年、果实营养丰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万寿果”。

拐枣丰收。通讯员供图

金秋时节,店子镇迎来最动人的丰收图景。据统计,该镇现有拐枣基地1.5万亩,加上农户庭院和“四旁”种植,总面积达到2.7万亩,今年预计鲜果产量可达0.3万吨。更令人赞叹的是,当地创新推行“长短结合、一地双收”模式,在拐枣林下发展种菜、养鸡、养蜂等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化作金山银山。

让生态与经济相得益彰,这几个字正是店子镇拐枣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对于当地村民而言,拐枣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承载乡愁的记忆符号,守护着代代相传的美好时光。

点果成金:一条链激活增值“方程式”

在店子镇,拐枣的价值远不止于鲜食。当地农户世代相传的加工技艺,让这枚小小的果实焕发出新的生机。走进任何一户农家,几乎都能看到酿造拐枣酒的器具。

拐枣酒。通讯员供图

“我家每年都要酿造上千斤拐枣酒,这门手艺是从祖辈传下来的,现在已经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北山沟村杨光兵非常自豪地介绍。

近年来,店子镇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拐枣产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除了传统的拐枣酒外,还积极引进代加工企业,开发拐枣醋、拐枣果汁、护肝保健品等一系列新产品。其中,拐枣醋凭借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已成功打开市场,成为店子镇的又一张“名片”。

据了解,该镇通过发展拐枣产业,农户可实现年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镇里还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标准、统一销售,让传统的拐枣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赋能:一片“精华”闯入国际视野

店子镇的拐枣产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迈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拐枣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二氢杨梅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这些‘精华’成分正以高端原料的身份出口韩国,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生产。”该镇武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兴华介绍道。

这一突破标志着店子镇拐枣产业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技术”的跨越。通过科技创新,拐枣的价值得到极大提升。以往主要用作酿酒的拐枣,如今身价倍增,成为国际大健康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国际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推动了产业升级。店子镇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实现拐枣产业由初加工到深加工质的飞跃。在践行“两山”理论的道路上,店子镇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夕阳为店子镇的拐枣林镀上金边,村民们的笑脸映照着产业振兴的喜悦。从传统的农家酿酒到现代化的深加工,从本地市场到国际舞台,店子镇的拐枣产业完成了一场精彩的“三级跳”。这片土地上的“万寿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