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章伟 徐丹)非遗润竹山,匠心桃花源。10月7日晚,湖北省竹山县桃花源街区女娲广场灯火通明,2025年优秀非遗传承人颁奖暨展演活动在此举行,3000余名游客与市民驻足观赏,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的文化魅力。这场“静态展示+动态表演”的文化盛宴,正是当地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年优秀非遗传承人颁奖暨展演。通讯员供图
活动现场,12位深耕非遗领域的传承人获表彰,涵盖女娲传说、绿松石雕刻、官渡民歌等多个项目。宣传短片中,匠人们坚守传承的故事,让观众深切体会非遗背后的文化底蕴。竹山非遗资源富集,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共16个,涵盖多领域的代表性传承人有20余人。从高端的绿松石雕刻饰品,到实用的官渡木椅家具,再到合碗席、老月饼等市井风味,非遗已深度融入市民生活,成为承载情感记忆的重要载体。
非遗节目表演。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竹山县始终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非遗+旅游+体育+农业”深度融合新路径。从堵河剪纸在世运会的精彩亮相,到官渡民歌在央视大舞台婉转唱响;从飞云山绿茶制作技艺赋能传统农业产业、让醇厚茶香飘向万家,到高腔皮影在北京恭王府惊艳登台;再到上庸滚龙为各类大型文旅活动添彩助阵, 一系列鲜活实践,让竹山传统非遗文化成功实现了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精彩蝶变。
皮影戏表演。通讯员供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如今,非遗不仅是竹山的文化符号,更成为拉动文旅消费、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竹山非遗让游客在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让从业者在传承中收获发展红利,更让千年文脉在与新时代业态的碰撞中持续焕发新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