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马俊凯 郑语晨 黄松鹤)六秩奋进路,扬帆新征程。在喜迎建校60周年华诞之际,湖北医药学院于10月9日隆重举行2025年人才工作大会,并发布首届“湖医药科学家”“湖医药学者”名单。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杰作大会报告,全面总结人才工作成效,谋划未来发展蓝图,吹响了加快建设高水平医药大学的奋进号角。

厚植人才沃土,构筑发展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湖北医药学院人才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党管人才格局持续巩固,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出台10余项人才服务政策,年均投入人才发展经费超千万元,高水平人才加速聚集。人才引育质量不断提升,专任教师总数较“十三五”末增长60%,博士占比由“十三五”末34.4%提升至48.8%,新增省级及以上人才22人,人才项目总量破百,覆盖全部省级类别。人才发展机制逐步优化,学校持续深化人事改革,服务人才发展,实施岗位聘用、教师分类管理和绩效分配改革。教师职称结构不断优化,有效引导教师专注于教学与科研。人才支撑发展效能显增,带动学校学科晋位、科技进步、教学提质和校地协同产教融合。“十四五”期间,ESI学科全球排名临床医学进位至前2.2‰、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软科医药类学科排名提升至29位,较2024年上升10位。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增加,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6项,获批省市级各类科技成果奖近百项,获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成6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实施精准施策,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
2025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更名大学”和“申博”攻坚的关键之年,学校确立2025年为“人才发展年”,实施了一系列精准引才、育才、用才举措。在引才方面,开展全校人才大盘点,编制《人才质量分析报告》,精准识别人才需求缺口,设立国家级人才引进工作专班,上半年成功全职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另以柔性引进方式吸引国家级人才(团队)5个。在育才方面,出台《战略人才力量“特岗计划”实施办法》,设立“湖医药科学家”和“湖医药学者”两类特岗,首批聘任“湖医药科学家”5名和“湖医药学者”2名。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精准开展人才服务,打造“人才之家”、设立“人才门诊”。

深化改革创新,谱写人才强校新篇章
湖北医药学院成立于1965年,原名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经过多年发展,综合排名稳步进位,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大力引进人才,打造十堰人才高地,履行大学职能,持续输送医药专业人才,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助力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学校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超、英国皇家麻醉学院院士马大青两位杰出校友。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和创新团队20个;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等省级人才和创新团队163个。学校制定落实《湖北医药学院关于鼓励毕业生留堰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学校是湖北省开展医学研究生教育最大的省属院校,招生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技术、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管理等学科。

湖北医药学院作为湖北省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始终将人才工作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近年来,学校高层次人才不断汇集,人才磁场效应初显。学校“不惜代价引人”,每年人才工作经费都在1000万元以上。学校“不遗余力育人”,大力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学校“不拘一格用人”,提拔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走上重要岗位;推动一批人才走进企业车间、走上田间地头;推荐一批人才到有关部委、省市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学校“不折不扣留人”,着力打好“政策牌”“服务牌”“平台牌”。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智力动能,为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