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服务“沉下去” 成果“长出来”——张湾区“教育科研专家团”全周期护航记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3日17:37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丁昌爱)近日,在张湾区各所学校里,总能看到一支特殊的“服务小队”繁忙的身影。他们肩负着为区域教育科研“把脉定向”的重任,正在通过专业化指导,将经验与智慧“精准”注入一个个课题项目之中。这支小队是如何组建的?他们的任务是什么?工作机制是如何运转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张湾区教育科研管理背后的又一“创新机制”神秘的面纱!

第一关:组建“专家团队”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随着张湾区教育课题申报总量的逐年攀升,科研课题评审压力逐步增加。为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在学术指导和专业咨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咨询论证、遴选推荐、评审立项、评估验收等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张湾区通过单位推荐、个人申报、集中遴选等方式,组建了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评审专家团队”,其中市级评审专家10人,区级评审专家30人。

他们有的来自教研员,有的来自一线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责任心强,能够胜任评审工作。

对于评审专家团队的管理,教服中心提出了具体的职责安排,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推荐、立项评审、结题鉴定等工作;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过程性指导工作;参与各级教科研成果奖的评审及其他评审、指导工作。

这场“招贤纳士”,吸引了深谙本地学校“脾性”的乡土专家,也吸引了站在学术前沿的“大咖”,他们积极主动融入教育科研工作,加强理论学习,为区域教育科研带来了前瞻性的视野,也确保了课题评审过程更接地气。

当学校提出相应需求时,这个专家库就像“智能导航”一样,有效地匹配出与学科相应的最佳评审团队。这个专家团队的威力,在十堰市阳光教学联合体课题研究集中汇报活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活动期间,专家库根据学校提出的开题指导和结题鉴定需求,迅速组建相应学科的专家组,深入学校开展“一对一”的课题诊断。这种“点单式”的服务,让学校既完成科研工作阶段性交接,又为一个个破土的科研新苗精准施肥、悉心养护提供了坚实支撑。

第二关:实施“全周期护航”

——从“纸上蓝图”到“行动研究”

有了专家团队,真正的战役——课题指导开始了,张湾区开创了“全周期护航”的服务模式。

开题指导:“蓝图会审”避弯路

在课题立项阶段,专家团队会应邀介入。科研专家大显身手,与老师们一同审议课题申报书。这好比建房前的“图纸会审”,专家们火眼金睛,能提前发现研究目标与内容的缺陷、研究过程与方法的不足,从而帮助课题组明晰问题,找到方向,从源头上避免“一条路走到黑”。

在阳光小学,两个新立项课题主持人作开题报告时,专家们结合课题实际,从研究内容的聚焦度、研究方法的适切性、研究路径的可行性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确保了研究有序推进。

中期评估:“期中体检”排隐患

课题研究进行到一半,最怕方向跑偏或遇到瓶颈。专家团队通过“期中体检”,数据核查等扎实细致的工作,为课题项目“听诊号脉”。他们严谨地审阅中期报告,一旦发现进展迟缓或偏离目标,会帮助课题组开出有效的“诊断书”,提出具体调整建议,确保课题研究健康有序推进。这套机制与方法,推动了张湾区科研课题结题率大幅上升。

结题验收:“毕业答辩”见真章

结题不是“走过场”,而是一场严肃的“毕业答辩”。专家团不仅看汇报材料,更看重成果的“成色”——研究目标是否达成?是否形成了显性实践成果?成果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只有真正产生价值的课题,才能成功“毕业”。

课题集中结题。 通讯员 供图

在东风23小学举办的结题汇报现场会上,各课题主持人就近年来的研究历程、实践探索与丰硕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精彩展示。在东风61小学,六位课题主持人依次登台,围绕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核心成果及反思展望展开了详细汇报。评审专家结合课题主题特点,进行了精准且深刻的点评指导,既肯定亮点,也提出建设性意见。

张湾区实验小学教联体集中结题。 通讯员 供图

副主任刘鹏在点评陆兴果老师课题时,从“紧扣主题、关注差异、强化理论支撑、结合课标”四个维度提出了反思方向,为该课题的后期优化指明了路径。

小学室主任熊家斌肯定林平老师主持的课题“契合‘双减’政策、目标规划清晰、研究过程扎实”,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推广研究成果、形成完整作业设计体系”,推动成果落地。丁昌爱则聚焦李文娟老师的课题,点赞其“前瞻性强、成果丰富”,建议将成果拓展至更多学段与不同学科。课题办主任王靖国充分肯定东风61小学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强调结题汇报会的交流与提升价值,并从“规范资料整理、做到‘方向准、行动真、成果可视化’、依据规范完善资料”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后续科研工作定了调。

第三关:总结科研工作新模式

——从“具体服务”到“经验总结”

一年来,张湾区教育科研的创新之路告诉我们,做好教育科研服务,关键在于三个转变:

从“管理者”到“服务员”:教育部门的角色是搭建平台、做好服务。让“科研团队”成为主角,这是服务下沉的极致体现。

从“平面了解”到“立体赋能”:课题结题评审不是终点,而是伴随教师成长的全过程赋能。从申报、立项开题到最后结题,从研究教学问题到研究教育问题,科研赋能的作用无处不在。

从“单打独斗”到“系统作战”:通过组建专家库这个核心枢纽,将科研团队与学校管理紧密联结,形成了一个协同创新、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学校将持续为教科研工作保驾护航,通过搭建平台、营造氛围、邀请专家指导、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等举措,全力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十堰市东风61小学校长曹利利如是说。

一年来,张湾区在课题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省级课题立项12个;市级课题立项72个,结题66个;区级课题立项99个,结题72个。丰硕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大量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与调研报告,相关成果频频亮相于《湖北教育》等权威期刊,彰显了张湾区教育科研的雄厚实力。

如今,在张湾区这片创新热土上,这支响应迅速、服务精准的“专家团队”正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以专业的眼光和贴心的服务,深入23所学校32个课题组,精心指导开题,成功推动课题顺利结题,累计培训400余人,为每一颗科研创新的火种保驾护航,共同谱写着张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