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佘铭志 袁玲)“这连翘成色好,烘干后每斤能卖好价钱,今年光这一项就能增收3万多!”近日,在郧西县上津镇孙家湾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村民李大哥一边将刚采摘的连翘装进竹筐,一边和身旁的乡亲们分享丰收的喜悦。金秋十月,正是“郧七味”道地药材集中采收期,上津镇的山间田垄、庭院地头,处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药香弥漫中,一幅“靠山吃山、念山兴村”的致富图景正徐徐展开。

种植的连翘。通讯员 供图
该镇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了优质的道地药材资源。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广种植连翘、苍术、杜仲、黄精等“郧七味”中药材,云岭村、伍峪坪村、严家湾村、王家庄村成功获评“中药材专业村”,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为确保采收质量,上津镇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采摘、分级晾晒、规范烘干。
“以前不懂技术,采收的药材品相不好,现在有专家指导,烘干后的药材色泽鲜亮,收购商抢着要。”种植户张大妈指着自家烘干房里的苍术介绍说,种植的5亩苍术预计能收入8万余元。
产业发展,链条先行。该镇不仅注重中药材种植,更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家庭农场,发展订单经济市场主体29个,签订订单1.5万余单,让药材“种得好、卖得出、价更高”。在孙家湾村的中药材加工点,工人们正将采收的药材进行分拣、切片、包装,这些经过初加工的药材将通过电商平台、旅游带货、线下收购等多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药材不仅品质好,还借着上津古城的旅游热度,不少游客临走时都会带几盒当伴手礼,销路越来越广。”该加工点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中药材产业已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三新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让更多村民吃上了“药材饭”。镇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余名,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留守老人、妇女参与药材种植、采收和初加工。
王大叔说:“以前在家没事做,现在跟着合作社种连翘,平时在基地务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如今,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上津镇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从庭院种植到规模化基地,从单一采收到初加工增值,从线下销售到“文旅+电商”融合,“郧七味”正成为乡亲们家门口的“致富草”。该镇正以中药材产业为纽带,串联起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致富之路,让秦巴山区的“宝贝”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