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东明)湖北广水市地处鄂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明末著名清官、“天下廉吏第一”杨涟的故乡,也是鄂豫皖中央局(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地,同时又是“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近年来,广水市通过深挖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打造特色廉洁文化品牌,并将其融入反腐倡廉、党员干部纪律教育等工作当中,产生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古为今用,打造杨涟勤廉文化品牌
“杨涟虽是封建社会的官员,但他当时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处处为百姓着想,跟当朝的权臣作斗争,体现了他担当无畏、清廉为民的精神,我觉得无论在哪个朝代,这都是中华民族的正能量,是一直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下去的……”近日,一名党员干部参观杨涟纪念馆后有感而发。
杨涟,湖广应山(今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清官、谏臣,东林党重要人物,“东林六君子”之一,被誉为明末“天下第一廉吏”。
2019年,广水市在风景如画的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内高标准建成杨涟纪念馆,该馆中式传统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总投资800余万元,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杨涟清廉为官、勤政为民、担当为国的“三为”精神品格。该馆建成至今,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接受廉政教育者达10万余人次,成为本市及随州市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的主要基地。
在城区繁华中心地带打造杨涟文化一条街,展示杨涟生平事迹、古迹遗物、诗词字画等杨涟文化资源,突出杨涟清廉为官、勤政为民、担当为国的历史形象。还将主城区两条街道分别命名为“杨涟街”“文儒路”(杨涟字文儒),让清官杨涟的勤廉担当精神家喻户晓,世代传承。
为持续扩大杨涟文化全国影响力,组织撰写7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清官杨涟》,由中纪委方正出版社出版,并在武汉召开《清官杨涟》作品研讨会,湖北省作家协会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投资200余万元与央视合作,拍摄微电影《清官杨涟》,被纳入央视《大国廉政》系列微电影,并荣获第三届中国(杭州)国际微电影展反腐倡廉组委会特别奖和十佳公益微电影奖两项大奖。湖北省纪委、湖北电视台《荆楚廉政》栏目组还专程来杨涟纪念馆拍摄《清官杨涟:恪守清廉 勇于担当 勤政为民》专题片,在全省播出后好评如潮。
开展中央、省、随州“全媒体记者纪检监察行”活动,接待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记者及咸宁市、襄阳市、枣阳市等地纪委监委考察团来杨涟纪念馆观摩考察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扩大了杨涟勤廉文化品牌的对外影响力,
文廉融合,打造“三乡”清廉文化品牌
广水书法、诗词、楹联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其民秀而文、其书劲而朴”,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中国书法、诗词、楹联之乡三张国家级文化名片。
目前广水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7人,省书法家协会及省老年书法研究会会员 151人,地市级会员181人,全市乡镇级会员3200人;诗词楹联国家级会员110余人,省级会员200余人,市级会员1980余人。全市书法、诗词楹联爱好者达10万余人,“三乡”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我们在开展书法创作时,不断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书者和观者都能感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积极为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贡献书法艺术力量……”市书法家协会负责人表示。
“协会把反腐倡廉作为诗词楹联创作的重点题材,目前已创作1500余首(幅),通过诗词楹联颂扬清风正气、抨击腐败现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市诗词楹联协会负责人介绍到。
近年来,广水将廉洁文化深度融入书法、诗词楹联创作之中,积极营造以文化人、以文润德、以文养廉的浓厚社会氛围。2024年9月,市纪委、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杨涟故里▪翰墨廉韵”大型廉洁文化艺术展,共展出本地书法家及诗词楹联名家创作的200余幅廉洁书法作品及400余首廉洁诗词楹联作品,参观人数达1万余人次,参观者在欣赏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廉洁文化的熏陶,社会各界纷纷点赞。
每年度举办全市庆“六一”清润廉家儿童书法展,让少年儿童在写廉的同时,接受廉洁思想的熏陶,在其幼小心灵厚植廉洁种子。结合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文化、清廉村居、清廉家庭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书法、诗词楹联等艺术创作,用传统文化特有的“润物细无声”力量助力清廉广水建设。
在市税务局,市委党校,市一中,应山街道杨涟街、八一社区,城郊街道油榨桥村等210余个市直单位及人流集中地段悬挂廉政书法、对联1800多幅(首);编印廉政诗词楹联集7000余册,分发到各学校、企业和社区;利用春节时机在全市18个镇办开发区举办春联书“廉”活动300余场次,共为群众义务书写“廉”对8000多幅,在社会上产生文化宣廉、润廉、倡廉的良好效果。
继承传统,打造红色廉政文化品牌
广水吴店镇浆溪店红色革命旧址群景区遍布着鄂豫皖中央局、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李先念旧居等47处革命旧址,李先念、陈少敏、郑位三、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红廉文化资源异常丰富。
该景区被多次授予“老区精神教育基地”“湖北省红色文化镇”“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并成为省内外多所高校红色文化研学和实践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广水依托该景区众多革命旧址群,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红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红廉文化教育基地,并高标准建成“广水市红色廉政文化馆”等场馆,将党的反腐倡廉历史与新四军五师革命历史融合展现。还将红廉文化纳入鄂豫皖中央局成立地、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李先念旧居等革命旧址中展出,在红色革命历史教育中传承党的廉洁基因,不断增强红廉文化的感染力、穿透力、影响力。
收集整理挖掘《郑位三“让房”》《李先念割稻子》《一篓鸭蛋》《年饭》《一块银元》《还猪》等30余篇李先念、陈少敏、郑位三等老一辈革命家严守铁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廉故事,并编印成册予以发放或制作成展牌在景区各处展示。成立由镇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及中小学师生等组成的红廉文化宣讲团,在市内外巡回宣讲40余场次,用老一辈革命家的红廉事迹,教育激励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严守党的纪律规矩。
“参观红廉革命旧址,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革命能够取得成功,都是建立在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基础上的,廉洁就是最强大的战斗力……”一名刚刚入职的镇办年轻公务员深有感触地说道。
截止目前,该镇红廉文化旧址群已接待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考察学习者23万余人次。去年9月,该旧址群还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3A级红色旅游景区,广水红廉文化的影响力正不断向全国辐射。
“我们将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教育教化、正心正行作用,继续深入挖掘本市文物古迹、红色遗迹、历史名人中的‘廉洁因子’,持续扩大特色廉政文化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