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随州新闻 > 滚动播报

随县高城镇:小资金撬动大振兴的“乡村经营术”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4日16:3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家圣 周兵兵)随县高城镇新屋村,两年间从县级贫困村蜕变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村集体收入破3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万元,中药材、菌菇产业年产值超280万元。

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何?6月3日笔者获悉,这场蝶变源于高城镇财政所“资金撬动+党群共建+监管护航”的创新实践——以400万财政资金撬动700万社会资本,探索出财政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该镇财政所统筹整合各级资金400万元,聚焦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建立“项目清单+资金台账”双监管机制,确保精准投入。道路硬化、河道清淤等12项民生工程全程公示,群众满意度100%。创新“财政+乡贤”模式,吸引王玉友、叶星等乡贤投资700万元。启程农业、天章合作社分别打造中药材基地和菌菇产业园,带动50余户就业,户均年增收4000元。

同时,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30名党员先锋队带头参与土地流转、调解矛盾。党员刘大哥率先流转6亩地,带动13户加入。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300余人次投工投劳、自筹17万元,完成74户农房立面改造、30个特色花坛建设,“泥水路”变“致富路”。村民李大姐感慨:“现在跟着合作社种药材年入2万多,日子比金银花还甜!”村集体入股产业项目年分红超27万元,产业链持续延伸。

激活发展动能,更要守好“钱袋子”。财政所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悉数纳入“阳光账本”,决策、合同、收支明细定期公示,接受全民监督。资源流转、发包、入股全程公开透明,有效保障了百亩药材基地、菌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曾经的荒芜田舍、闲置资源,蝶变为支撑产业的绿色基石,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另外,高城镇财政所正支持新屋村拓展中医药研学、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升级“百草园”为“文化IP”;深化“财政赋能+数字治理”,以绩效评估促长效发展。其总结的“资金撬动、党群共建、监管护航”模式正向全镇推广。

“用精准投入激活产业,以阳光监管筑牢根基,让更多乡村焕发生机。”随县高城镇财政所负责人信心坚定。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