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彭晓明)在随县广袤的山林间,古树名木是镌刻着时光密码的“活化石”。然而,这些历经风雨的“绿色文物”,曾因岁月侵蚀与人为因素面临生存危机。6月18日笔者获悉,近年来,随县检察院化身古树名木的“守护者联盟”,用法律利剑和检察温情,为古树撑起“保护伞”,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守护故事。
广开言路,全民化身“护树哨兵”
“检察官,我们村里的百年古树好像生病了,树叶发黄还掉了不少!”2023年夏天,随县柳林镇村民老李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发来紧急求助。原来,这棵树龄百年的古柏,因病虫害侵袭正逐渐失去生机。老李是随县检察院法治宣传的“忠实粉丝”,常年关注“两微一端”推送的法治知识,当发现异常时,他第一时间选择向检察机关“报料”。
像老李这样的“护树哨兵”,在随县还有很多。2024年10月,殷店镇一名政协委员发现当地一株500余年树龄的古柏部分树枝枯萎,立即向检察机关报送了线索。
近年来,随县检察院通过常态化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走进乡村、校园、社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古树保护知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桐柏山淮河源公益诉讼示范基地,让更多人了解古树的珍贵价值;组织干警深入乡镇推广“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引导志愿者成为古树保护的“移动摄像头”。如今,“人人关注古树、人人参与保护”的浓厚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靶向发力,精准开出“护树良方”
接到老李的线索后,随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迅速行动。检察官多次前往现场勘查,发现散落在全镇的107棵古树名木,不仅遭受病虫害,还存在缺乏专业养护、未建立完善档案等问题,生存状态堪忧。随即,随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针对古树“病症”开出“药方”:建立养护档案、设立保护牌、邀请专家进行抢救复壮……
这并非个例。在淮河镇,710亩古板栗群也曾因管护不善面临退化风险。检察官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古板栗树有的树干腐朽空洞,有的枝干枯萎,亟需专业救治。随县检察院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其与淮河湿地公园管理处达成修复协议,聘请林业专家团队制定“一树一策”养护方案,为古板栗群注入“生命活力”。
持续跟踪,确保“良方”药到病除
检察建议发出后,随县检察院没有“一送了之”。检察官们化身“追踪者”,对整改情况持续跟进。在淮河镇古板栗群修复现场,检察官多次与相关部门、专家团队沟通,监督修复措施落实。如今,古板栗群枝繁叶茂,昔日“垂危老者”重焕生机。
在柳林镇,收到有关行政机关的整改回复后,随县检察院邀请提供线索的“益心为公”志愿者老李,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同开展“回头看”。站在重新焕发生机的古树下,老李感慨地说:“没想到我随手发的一条线索,能让古树重获新生,以后我还要当‘护树先锋’!”
每一棵古树都是一部历史,每一次守护都是一场接力。随县检察院将继续以公益诉讼为抓手,与社会各界携手,让这些见证岁月沧桑的古树,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