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内蒙古,人们想起的总归是草原、大漠和白雪。有人也会想起举世闻名的那达慕大会,骑马、射箭和摔跤。但大约没人会想到足球——上一个你能记起名字的内蒙籍足球运动员是谁呢?又或者,在校园足球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内蒙古又有哪些学校异军突起呢?
但事实上,内蒙人爱足球。他们不仅有引以为傲的中甲球队,还被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足改方案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区。广袤的地域和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性让内蒙少年们有着极佳的身体素质。足改方案将内蒙古确定为足改的“先锋部队”,一方面是考虑到与生俱来的身体天赋可以使内蒙古成为中国足球复兴的希望;另一方面,足球这项团队运动对于孩子身体健康、团队意识、拼搏精神等方面的巨大教育意义已被西方国家无数次证明。
但内蒙人对足球的爱几可谓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大风、干旱、长达5-7个月的寒冷结冰期让这一世界第一大运动几乎与内蒙古无缘——什么样的球场才能让内蒙百姓尽情地享受足球的乐趣,让内蒙孩子们抒发对足球天然的喜爱?即便这样的场地存在,它又是否真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呢?
2017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给出了答案——一座崭新的气膜足球训练中心正式落成金山校区。据了解,这一气膜结构的训练中心由北京约顿气膜承建,占地两万平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气膜体育综合运动体。从功能来看,气膜馆如同“百宝箱”,涵盖一片标准足球场地、四百米跑道及看台、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跳远、跳高、铅球专用场地。气膜馆最大高度达到36米,空间完全满足各类大型运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一在规模和体量上承载着内蒙古自治区双重“地标级”标准和意义的体育场馆意味着,内蒙足球告别“冬歇期”的机会来到了。
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揭秘了约顿气膜在塞北大风中不倒的奥秘:首先,在于其轻质的建筑膜材及气承式膜结构的建筑特性;其次,气膜在设计时选取当地50年一遇的风雪荷载作为设计参数,可抗大风大雪;再次,每座气膜都有一套智能管理系统,可用手机远程监控,随时了解运行状态,保障项目安全。
而据内蒙古医科大学金山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气膜运动馆不光有百变的造型,性价比也相当高,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恒温恒湿的建筑特点,使内部环境可以达到最佳的运动条件。此外,气膜足球训练中心内部将采用无眩光照明以及空气净化系统,让百姓在运动时与雾霾隔离开,远离PM2.5。气膜建筑还能解决草原地区秋冬季节气温较低、风沙较大的气候问题,为百姓提供良好的运动健身环境。
毋庸置疑,内蒙古医科大学兴建并向公众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绝不仅仅是在校学子的福音,更是全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乃至全体百姓的福音。
事实上,校园兴建体育场馆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健身场地面积不足2平方米,而其中绝大部分又集中在校园中。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指出了目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不足、使用效益不高,体育场馆的教学属性和社会健身要求不匹配等问题,明确提出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并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以缓解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但高昂的成本和管理难题让校园的大门迟迟没有打开。
内蒙古医科大学凭借气膜场馆这一成本低、易管理的创新型建筑做出了有益尝试;内蒙古自治区也高度贯彻中央精神,相关部门将各种用地的使用权出让给球场。但显然,仅仅有内蒙古医科大学一家的行动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学校站出来,利用创新的技术、思路与理念,探索出一条学校获利、百姓受益的共赢之路。
到那时,内蒙古的足球将真正告别“冬歇期”。内蒙古的百姓们也将因更多、更现代、更开放的体育设施而迎来“大健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