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8日,36岁的陈晓(右)在宿迁市康元工艺品有限公司制作毛绒玩具。她以前在上海打工,现在就近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还能在家带孩子。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近年来累计建成30个家门口就业工程和4个扶贫产业园区,并开展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让一批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65岁的农民赵翠萍(右)在宿迁市康元工艺品有限公司里制作毛绒玩具。她就近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拍摄的宿城区陈集葡萄产业园(无人机照片)。该产业园目前已建成面积达2300亩,促进当地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陈集镇徐园村农民熊化良在葡萄园里整枝。他在这里务工每月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几名工人在宿迁市楷悦工艺品有限公司里加工积木。该公司带动周围用工150多人。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几名工人在宿迁市楷悦工艺品有限公司里加工积木。该公司带动周围用工150多人。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陈集镇茹云蔬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继成(前左)在给农民介绍整枝疏果知识。该农场现有葡萄园110亩,每年吸纳周边农民用工300余人次。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拍摄的宿城区陈集葡萄产业园。该产业园目前已建成面积达2300亩,促进当地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两位农民在陈集镇茹云蔬果种植家庭农场里工作。该农场每年吸纳周边农民用工300余人次。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一名工人在宿迁市楷悦工艺品有限公司里加工积木。该公司带动周围用工150多人。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一名工人在宿迁市楷悦工艺品有限公司里整理积木。该公司带动周围用工150多人。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几名工人在宿迁市康元工艺品有限公司里制作毛绒玩具。她们就近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7月18日,工人们在宿迁市康元工艺品有限公司里制作毛绒玩具。她们就近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