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集蓄水和城市景观功能于一体的西湖公园(7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河北省黄骅市立足长远发展,通过推行企业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引导农民种植抗旱耐旱特色作物和进行季节性休耕、非农作物替代、旱作雨养方式促进地下水位回升。通过河道清淤整治,改善引水、蓄水、用水功能,形成了“科学规划、内节外引、蓄管结合”的治理模式。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黄骅市旧城镇境内用于调引长江和黄河水的引水主干渠(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河北省黄骅市立足长远发展,通过推行企业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引导农民种植抗旱耐旱特色作物和进行季节性休耕、非农作物替代、旱作雨养方式促进地下水位回升。通过河道清淤整治,改善引水、蓄水、用水功能,形成了“科学规划、内节外引、蓄管结合”的治理模式。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7月4日在黄骅市一家农场拍摄的抗旱耐旱作物苜蓿。
近年来,河北省黄骅市立足长远发展,通过推行企业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引导农民种植抗旱耐旱特色作物和进行季节性休耕、非农作物替代、旱作雨养方式促进地下水位回升。通过河道清淤整治,改善引水、蓄水、用水功能,形成了“科学规划、内节外引、蓄管结合”的治理模式。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