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文化

图文: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9日08:22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方琳通讯员陈曦

第十届傅雷翻译出版奖日前在京颁奖。这一奖项让人们再次回忆起那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教育家。除了译作,傅雷最广为人知的著作,便是《傅雷家书》。

1981年,14万字的《傅雷家书》出版,引起热烈的反响与共鸣。岁月流逝,37年来《傅雷家书》版权几度转移,版本也不断变化。今年,三联书店再次出版《傅雷家书》,是为“三联初版纪念本”。

永不退场的羽毛笔

《傅雷家书》面世以来,版本不计其数,而以三联版最早、也最深入人心,数十年来长销不衰。封面上那根飘动的羽毛,穿过岁月,留在了许多爱书人的记忆中。

三联初版《傅雷家书》的封面,由工艺美术家庞薰琹设计。他是傅雷老友,两人相识于巴黎。封面上,他用简练的线条传神地勾勒了傅雷的头像,左侧摆放着一支羽毛笔。1984年,庞薰琹重新设计《傅雷家书》封面,将底色改为海蓝,头像删去,羽毛笔变大、卷曲,迎风拂动,越发灵动。

三联书店介绍,最新出版的《傅雷家书》,以三联初版和增补本为底本,依循初版的编选原则和编排方式,增删若干信件和内容,人名地名及标点字词即使与现行规范不符,也保留傅译的原貌,是为“三联初版纪念本”。“纪念本”的装帧设计,以庞薰琹1984年画下的那支羽毛笔为主,但改为较浅淡的蓝色。采用平装、老式的标准32开,隐含致敬之意。

傅雷翻译出版奖的设立,同样是为了纪念。傅雷早年留学法国,毕生翻译了大量法文作品,包括巴尔扎克、伏尔泰和罗曼·罗兰的著作。他用手中的笔,搭建了一座座文化交流的桥梁。羽毛笔历经变迁,从不退场。

傳雷与卓别林的“孤独”

家书是什么?不经意的笔墨,性情中的文字。“1965年9月12日,傅雷像往常一样,提笔给远在伦敦的长子傅聪写信。第一封是用英文写给傅聪当时的妻子弥拉的。弥拉是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的女儿。傅聪在1958年从波兰出走伦敦后,曾给父亲带来精神上沉重的苦痛和压抑,好在两年后他与弥拉相爱结婚,给了父亲少许宽慰。自傅聪婚后,傅雷不再单给儿子写信,有时也会写给儿媳,希望她能多了解一位中国父亲对艺术、对家庭的看法。”

傅雷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之际,三联书店王丹阳、曾焱写下这样的回忆文字:“那天他几乎以整封信谈论的,是自己正读着的书,查理·卓别林‘一本卷帙浩繁的自传’。傅雷向弥拉感慨,自己跟卓别林在许多方面都气质相投,尤其是孤独。‘我的生活比他平凡得多,也恬静得多(而且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成功),我也非常孤独,不慕世俗虚荣,包括虚名。’”

很少有人知道,当卓别林创造了不朽于银幕的小人物夏洛,从巴黎回国的傅雷也深受夏洛的感动,决意将《夏洛外传》译入中国——虽说屡经碰壁,1933年9月他还是以“自己出版社”的名义在上海自费出版了它。

《夏洛外传》为傅雷第一本译著,也是他漫长翻译生涯的起步。当时25岁的傅雷,在译者序中用这样激情的语句,向读者勾勒他钟爱的夏洛:

一个现世所仅有的天真未凿,童心犹在的真人。

他是一个孤独者。

是世间最微贱的生物,最高贵的英雄。

傅雷的脾气刚直、急躁,甚而暴烈,很多老友在回忆文章里都有提及,也包括傅聪和傅敏对父亲在家中的记忆。《傅雷家书》中收入的第二封信中有一段,傅雷说他“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小儿子傅敏在此句下面注写说,“父亲教子极严,有时近乎不近人情,母亲也因此往往精神上受折磨”。

傅雷也剖析过自己这种脾气的缘由:“……对善恶美丑的爱憎心极强,为了一部坏作品,为了社会上某个不合理现象,会愤怒得大生其气……我执着真理,却又时时抱怀疑态度,觉得死抱一些眼前的真理反而使我们停滞,得不到更高级更进步的真理。”《傅雷家书》既包含了如山父爱,亦是傅雷一生思想的折光。

“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

81岁的傅敏,退休前是北京第七中学的英语特级教师。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父亲傅雷与兄长傅聪的耀眼光芒之下。

傅敏比傅聪小3岁,经历了许多生活磨难。1979年去伦敦探望兄长时,很多人以为他会投奔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回了国,继续做一名中学教师,并向学校提出,终身不升“长”,要做一辈子的中学教师。很多学生评价,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

在《傅雷家书》中,傅敏很少出现,但他是最早发现《傅雷家书》精神价值的人,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幕后工作。2008年傅雷诞辰百年,他曾经在演讲中说,每一次看家书,都会有新的感受。比如,1961年7月7日父亲给傅聪的信里谈到了《梅纽因传记》——梅纽因是世界著名提琴家、音乐教育家,是个犹太人,他父母对他教育也非常严厉,花了不少心血。我父亲对梅纽因父母对子女的全面教育“可敬可佩”,可是归根结蒂,他认为梅纽因的母亲“始终没有弄清楚教育的目的,只笼笼统统说要儿女做一个好人……她从未认识人的伟大在于帮助别人,人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积聚更大能量去帮助别人,绝对不是盲目的自我扩张。”

“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这一观念始终贯穿在他的家书中。

金庸曾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傅雷家书》的名言,也刻在了傅雷夫妇纪念碑上。对祖国无限热爱与忠诚,对文化事业认真和执著,对朋友忠诚与坦荡。傅敏说,这就是父亲的“赤子之心”,是留给儿子的遗产,他亦是为此不遗余力传播《傅雷家书》。

书写家书的年代已经远去,但书中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启示,仍在传承。

当年,傅雷曾对儿子说:“在过去的农业社会里,人的生活比较闲散,周围没有紧张的空气,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还能对付。现在时代大变,尤其在西方世界,整天整月整年社会像一个瞬息不停的万花筒,生存竞争的剧烈,想你完全体会到了。最好做事要有计划,至少一个季度事先要有打算,定下的程序,非万不得已,切勿临时打乱。”

瞬息万变的时代已然到来,请静下心来细细读一读,一位父亲的箴言,一个中国文人的风骨和赤子之心。

父亲 生活 家书 傅雷 【纠错】编辑:cmstop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