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传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源流始于南北朝时代,最早记录黄鹤楼神话的是南朝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公元469年,他的志怪小说《述异记》载有江陵的荀瓌在黄鹄(鹤)楼遇见驾鹤之宾的故事。公元526年,萧子显的《南齐书》中说:仙人子安曾乘黄鹄飞过黄鹄矶。到了唐朝,驾鹤之宾的故事变成了费祎驾鹤返憩于黄鹤楼的故事。此说虽兴于唐,但在唐人以至宋人咏黄鹤楼的诗中,仅有想像仙灵者,未有实指其名者。此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传说使黄鹤楼的名声大震。到北宋时,出现了一个老兵在黄鹤楼仙人洞遇见仙人赐金的传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写长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记其事;唐宋时代,可说是费祎和无名仙人的驾鹤故事流传的时代;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说:东坡先生有诗记一老卒在黄鹤楼仙人洞遇仙人赐金的故事;元代,吕洞宾与黄鹤楼的故事已流传很广,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即有吕洞宾在黄鹤楼卖墨的故事;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中,出现了“刘玄德黄鹤楼私遁”的传说;明代,吕洞宾在黄鹤楼的故事越传越丰富,如说他在此卖桃,及一小吏食枣仙去之类;另外还流传着辛氏在此卖酒遇仙的故事;清代,吕洞宾在此的地盘越来越大,吕仙亭、吕仙祠、吕祖阁等建筑都是祀奉他的。自近代至当代,除了流传原有的各种仙道传说、名人轶闻外,又出现了一些平民传说,如“黄鹤楼上吃西瓜”、“黄鹤楼上飞金叶”、“黄鹤楼上看翻船”等,流传至今。
黄鹤楼传说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的文学借鉴价值体现在成就了一批诗文名作;它的审美价值体现在支撑了一栋千古名楼;它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彰显了一座历史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