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文化

送“红色”话剧下乡 打造“理论网红” 扎根人民做好“培根铸魂”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8日05:13 来源: 长江日报

田清泉介绍原创话剧《王荷波》   长江日报记者许巍巍 摄

林翔在市少儿图书馆里忙着收拾各种图书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用“培根铸魂”四个字阐明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职责使命。他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

武汉广大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纷纷表示,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扎根人民、立足中国大地,多出精品力作,以实际行动做好“培根铸魂”工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

才演《董必武》又作《王荷波》

“红色”话剧吸引数万观众

见到长江日报记者时,田清泉刚刚连夜从新洲区刘湾村赶回来,作为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党委书记、院长,他带着40多人的队伍,为村民们精心编排了一台包含歌舞、小品、情景剧、木偶剧等各类节目的演出。

“不凑巧下雨了,但年轻演员们都说,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演到最后。”结果,村里老老少少来了200多人,村民在台下打着伞看,演员在台上淋着雨演。回忆起雨夜中的这一场演出,田清泉依然很激动:“总书记说,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这次我们就真切地感受到了。”

2016年推出话剧《董必武》,2017年推出话剧《王荷波》。主创们用董必武1947年在中共驻上海办事处周公馆被军警包围48小时并脱险的故事,第一次在话剧舞台上呈现出这位先辈的革命风范;他们又从王荷波默默无闻的一生中截取数个感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这位工人先驱“品重柱石”的党员本色。这两出话剧均演出了几十场,吸引了数万观众。

开展“武昌周周讲”

革命旧址讲述红色故事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但准备充分的人会懂得去创造机会。”3月9日,在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昌周周讲”活动上,武汉市最美志愿者、海军退伍军人朱静茹结合其自身的志愿者经历,分享了她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的成长与人生感悟,现场掌声不断。

武昌红巷,汇聚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等一批红色遗址。依托武汉革命博物馆的这些红色资源,中共武昌区委组织部、宣传部与该馆创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昌周周讲活动,将课堂搬进红色旧址。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我们馆将充分发掘好、利用好优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15日,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说,该馆还开发了《夏明翰》《毛泽东在武汉》等“红色小课堂”课程,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邀名家名团玩快闪VR

传统戏曲主动拥抱年轻人

刚邀请票友把黄梅戏唱进了洪山广场地铁站,又带着越剧名家走进了华中师范大学,接下来还要在黄鹤楼玩戏曲主题快闪,第七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给这一传统文化带来了满满的青春活力。

站在武汉剧院门口的“入戏”戏曲体验馆里,武汉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龙泉说:“任何一项艺术,如果失去了群众基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戏曲也不例外。”

多年来着力打造戏曲节、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荆楚名团聚江城等品牌演出,龙泉已经看到了武汉戏曲氛围的变化:“3年前,我们每年的戏曲演出不过二三十场。但2018年武汉剧院近一半的演出都是戏曲,总数已经超过了百场。”

“做一场演出不难,难的是怎么把戏曲推广到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中间去。”近几年的戏曲节一直坚持着进地铁、进高校、进社区等互动活动,今年还特别设计了包含集装箱、戏服换装、场景互动、VR体验等潮流元素在内的“入戏”戏曲体验馆,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来此“打卡”。

京剧脸谱融入“千字屋”

让孩子爱上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文化艺术、社会科学,更需要灵魂。灵魂凝铸于历史。”从事少儿文化工作20多年,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活动部主任林翔对总书记这句话深有体会。

“很多人认为少儿就是‘小儿科’的事儿,但对我来说,从事少儿工作一点也不简单。”如今图书馆不再只是等读者上门看书,林翔说:“多年来我们依托本馆图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尤其在引导少儿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下了功夫。”

如非常受欢迎的“千字屋”儿童想象力体验活动,虽然理念来自于瑞典,但在实践中并未照搬瑞典模式,而是将中国的象形文字、皮影、京剧脸谱等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其中,教师在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同时,让他们爱上传统文化。目前,象形文字、木活字印刷等内容甚至被瑞典方所借鉴、走进瑞典“千字屋”,“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林翔说。

“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

回到抗战历史情境

大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先辈的奋斗牺牲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

武汉大学教授彭敦文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对于总书记这句话颇有感触,他回顾中国近代史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

在教学工作中,为了让学生真实感知“峥嵘岁月”,彭敦文将努力把学生们带回到当年的历史情境中,理解和感受先辈们的盼望向往,先辈们的奋斗牺牲。彭敦文说,“一个时代的历史研究,往往会融汇着那个时代的思想意识。”

彭敦文常年从事抗战史研究,曾参与过《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一书的编修,他说,研究抗战史,是带有情怀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透过抗战史,从洒热血的仁人志士身上,可以看到熠熠闪耀的民族之魂。

彭敦文正在准备一个讲座,他说,讲座可以打破课堂的限制,把中国历史的精华传播给更多的人,“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沿着自己的轨迹前行,理清这些历史脉络和历史逻辑,才能读懂今天的中国”。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走进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第二课堂”

“作为大学系统里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做好教学、理论研究、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培根铸魂的作用。”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喆表示。

朱喆认为,除了学生,老师也要进行社会实践。“我们每年都要派一批老师去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这种方式,让老师们走出书斋和讲堂,深入了解社会,深入了解中国。”

扎根实践,学问才能贴近中国现实

“总书记讲培根铸魂,培的是中华民族的根,铸的是中国人民的魂。”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吕德文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应该来自于这个时代,来自于中国的发展变迁,而不是一般的理论假设或者推导。

吕德文所在的团队,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每个老师和博士研究生每年至少在乡村待两个月,就是为了让研究能够扎根实践。吕德文说:“事实上,我们几乎所有的课题都来自扎根乡村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

吕德文调查发现,城中村的治理、空间格局景观、存在的问题都具有独特性。像“洗藕”,放在城市成本太高,放在农村又离市场太远。“有了这样的视野,才会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学术问题,研究的问题才能贴近中国的现实。”

打造“理论网红”创新党的理论宣传

“作为党校工作者,要不负‘培根铸魂’者的光荣称号,无愧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灵魂的塑造者。”中共武汉市汉阳区委党校教研室的张文红表示,治学必须与新时代同步同频共振,扎根大地做学问,密切联系群众和实际。

“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必须在传播方式上做文章。”张文红介绍说,近来,汉阳区委党校在青年教师中打造“理论网红”,配合汉阳区组建了一支“理论网红宣讲团”,通过小品、脱口秀等文艺形式,面向辖区内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社区普通居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宣传讲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王震冯爱华李尔静邢帆杨京通讯员刘翔

中国 文化 武汉 戏曲 红色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