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文化

“我与湖北日报”征文丨揣着理想奔跑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9日10:47 来源: 湖北日报

辗转大半天只为投送一篇稿

从1997年7月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湖北日报社工作,至今已有22年。然而我与湖北日报的故事,却还要上溯10年,即1987年的冬天。

当时,我刚从老家湖南考取武汉大学没多久,还是新闻系的一名大一新生。那年冬天,我与武大中文系作家班插班生蔡慎坤,采写了一篇新闻稿件:我们的一个老乡、湖南澧县的一名货车司机开车到武汉,不慎丢失了驾照和6000元钱现金,幸被一名武汉市民捡到并辗转送还。那名司机很感动,便把这段经历当作故事讲给我们听。

当时怀揣新闻理想的我们,觉得这是一篇难得的好人好事,反映了武汉市民的素质和城市风貌,连忙把它写成一篇小通讯。写完后就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往哪里投稿呢?又怎么投呢?商量的结果是,为了保证时效性,同时也为了向编辑说明诚意和新闻的真实性,决定就近向湖北日报编辑部,采用最快捷最原始的办法,自己搭车送稿。

主意已定,立即行动。通过查编辑部地址,我们得知湖北日报编辑部就在中南财经大学(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隔壁,于是赶到武大校门口坐上12路公交车,中途下车后又开始边问边走。

凛冽的寒风像刀刮在脸上,路边的积雪泛着刺眼的白光,块状的、长条的、圆形的……各种形状的冰凌从树枝上、屋檐边往下落,砸在地上,不时发出“簌簌”“啪啪”的响声。

我们走了很久,才来到报上查到的那个地址。现场一看,怎么也不像一个省报的编辑部啊:一个不大的院子,门口既没有“湖北日报”的字样,也没见几个人上班,地面上稀稀拉拉地放着取暖用的煤块。莫非走错了地方?一问旁人才得知:这是湖北日报编辑部的老地址,大队人马前不久已经搬到东亭去了,现在这里只是几个留守人员。问东亭在哪里?“往水果湖方向,到那里就不远了。”

于是两人又急忙搭电车赶往水果湖问东亭,路人朝前一指:往前走,搭车有两站,走路估计也就十几分钟。于是就走路,同样是边走边问。当时从水果湖到东亭只有一条简易的马路,有些地方还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原来真的以为只需10来分钟的路程,我们前后竟然走了近1个小时才到。

到了报社大门口,我们居然看到一个“江汉早报编辑部”的牌子,一思索,觉得还是投早报稳妥些。早报的编辑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问了一些情况后,又在稿件上做了些标注。随后我们便离开了。等我们赶回学校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半天时间。

因为当时我们还是学生,根本没有钱订报纸,图书馆的报纸有时候又残缺不齐,这篇稿件后来发没发我并不知晓。只是过了很久才听蔡慎坤讲,同学告诉他在报纸上曾经看到过这篇稿件,可以确信是发了!但是因为时间太久,我们也没有找到那期报纸,因而无从查找和核实。

尽管有些遗憾,但这次经历依然给予我们莫大的鼓舞,此后我们就格外关注《湖北日报》和《江汉早报》。

为初心成了集团大家庭中的一员

1991年7月,我大学毕业就分回湖南,工作三年后,又考取武大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师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吴高福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到1996年底,还有半年就要毕业了,何去何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

但是在高福先生的眼里,我的毕业去向显然不是问题。他根据我夫人已留校工作、女儿出生尚小等现实情况,早已对我的未来做好了设计:留校,边当讲师边继续读博!博士毕业后,只要好好干,路子宽得很:技术职称上,40岁当到教授、博导完全没有问题;行政职务上,40岁最起码也可以当到学院副院长。的确,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我一直就是高福先生的嫡传弟子,他一直对我也是格外用心!

而我当时的志向显然不是留校当一名大学教师。火热的社会生活、风起云涌的特区开发,早已吸引着我的心飞出校园。在经历了我无数次的软磨硬泡甚至发脾气耍赖后,先生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给我推荐工作,但是前提条件是我自己先想好,是上北京、下深圳,还是留武汉?只给我推荐一次!如果推荐一次工作还没搞定,要么自己另找,要么乖乖留校!

我答应了,经过一番纠结最后决定留武汉,如果能进当初投稿的省报工作是最好不过。1997年春节刚过的一个周末,一群学子按惯例又来到珞珈山下高福先生的家里,酒足饭饱高谈阔论一番之后各自散伙。高福先生将我拉进书房,交给我一封信说:“你马上拿着这封信到湖北日报去找卢社长!我刚刚和他联系好了,20分钟后他会在楼下等你!”

我大喜过望,骑着自行车一阵狂奔,不到20分钟就赶到了湖北日报社时任社长、党委书记卢吉安的宿舍楼下,见到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早已等候在那里。不用问了,这人正是在全国新闻界大名鼎鼎的卢吉安社长,我把高福先生的信交给了他。

卢社长接过信封,礼貌性寒暄几句后亲切地说:“你的情况我知道,我们会认真研究。一旦确定,我希望你能好好干,进了湖北日报的门,就是湖北日报的人,就是一辈子的事!你自己想好了?”

我非常坚定地点了点头:“社长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一辈子也不辜负您的希望。”

就这样,6月份研究生一毕业,我就来到了湖北日报报到,成为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家庭中的一员。

22年坚守只为当初一句话

22年来,我经历了楚天都市报4年的艰苦创业、楚天金报8年的筚路褴缕、以及10年的湖北日报记者站、集团分社、混改公司、集团总部职能部门等采编、经营、管理等多个岗位的锻炼。得益于组织的培养、同事们的信任,从一名书生气十足的学生娃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从一名普通记者成长为一名高级编辑。

22年来,我经历了多次得与失、是与非、荣与辱、沉与浮,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说实话,22年来,并不是没有机会跳槽到外面待遇更好、职位更高、区域更优的单位。但每当我有一丝彷徨犹豫的时候,便立刻想起了恩师高福先生的殷切期盼、想起卢社长那个夜晚的亲切嘱咐、想起了自己对师长的庄严承诺,更是难以忘怀历任集团各位领导22年来对我始终如一的呵护与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与信任,使我多次在集团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很多大是大非的选择面前,毫不犹豫地做出服从内心、与集团党委决策完全一致的正确抉择。

如今,我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当年略显单薄的湖北日报社,也蝶变成一个现代化的传媒集团,成长为一艘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新闻航母。这里,是点燃了我新闻理想的起点。而我,也必将怀揣理想,与时代同行,继续一路飞奔!

(孔祥福:荆楚网)


【纠错】编辑:李中天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