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胡文勇 通讯员史勇军)初夏时节,站在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铁坝村的百亩吴茱萸产业示范园内,只见基地上10多名村民正挥舞着锄头在地里除草施肥,喷药防病,虽然他们汗流满面,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最近正值万物生长的好时节,正是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吴茱萸种植基地业主张涛介绍,自去年冬季产业发展起来后,这些贫困户和村民便长期在此务工,做到每天都有工资拿。
胸怀家乡扶贫 小伙返乡种吴茱萸
林果种植,特别是桃树,一直都是杨店镇的特色产业,素有"桃花古驿"的美誉,但种植吴茱萸却是空白。
"别小看它,这种药材经济价值高着呢,目前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张涛指着地里长得细高的吴茱萸对着记者介绍,这树上结出的小果实目前市场上卖到400多元一公斤。
怎么与吴茱萸结下不解之缘,发现这一"致富果"?
原来,张涛一直在武汉、黄石等地做经销贸易,创业打拼二十多年,事业已小有成就的他,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情况,念念不忘为家乡脱贫做点什么。
近两年来,细心的张涛在黄石了解到,中药材吴茱萸的价格持续走高,市场供应不足,他发现这是一个商机。2018年初,他特意前往有吴茱萸种植历史的阳新县枫林镇坳上村实地考察,发现吴茱萸的最佳生长区域为中低海拔地区。相对于铁坝村,地处孝南区东北部,与孝昌县丰山接壤,丘陵岗地,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质也好,更适宜吴茱萸的种植。
"物以稀为贵。既然市场有需求,经济价值高,既不占农田,又具有一次性投入、多年收益、见效快、效益高的优点,各方面条件又适宜,为什么不闯一闯、试一试?"张涛顿时信心倍增。2018年初,他决定回家乡投资发展吴茱萸种植产业。
创新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更有底气
吴茱萸又名茶辣,是一种名贵的药材,经过泡制晾干后便可入药,是健胃佳品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治泻之功效,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张涛谋求在家乡发展吴茱萸产业的想法,正好与孝南区政协办公室驻铁坝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张国胜发展产业扶贫的思考不谋而合。2018年8月,经过实地考察后,扶贫工作队及村委会决定联合张涛,按照"企业承包、村民承租,集体收益,三方共赢"的思路,首先将100亩抛荒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党支部+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进行开发,还为他争取到了扶贫项目资金的支持。
2018年9月,在工作队、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张涛成立了美康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年12月,工作队、村委会又根据张涛的要求,采取同一开发模式,又流转了200亩荒岗地种上了吴茱萸。3个月来,张涛先后利用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150多万元建起了这300亩高标准吴茱萸产业示范基地。
家门口就打工 既能赚钱又能顾家
谈起对这产业同样充满信心的还有贫困户李友阶。"这产业肯定好哇,我们的收入也有保障!"记者问起产业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李友阶停下手中的活,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友阶是村的贫困户,一家4口都吃低保,想外去打工又不能照料家里,在家种田又没多大收益,李友阶拄着锄头摇头说。但自从这个基地建起来后,他就在这里务工,平均每月务工10余天,每天工资100元,去年一共赚了3000多元。
张涛说这300亩基地,农户不仅每年每亩有300元的土地流转费收入,村集体也有每亩250元的经济收入,同时基地每年每亩都需要30-40个用于吴茱萸的栽培、除草、防虫治病、打顶、采摘的人工,300亩基地每年人工成本开支在100万到150万左右。
如今基地淡季每天可吸纳务工人员10名以上,旺季在100名左右,日工资100元。"根据我们去年底入户走访调查的结果,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和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国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