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向阳湖——人湖变奏曲


发布时间:2013-07-18 04:07:01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图为:文化人在湖上拉犁劳作。

        图为:湖泊周边植被覆盖。

  图为:向阳湖群

  李城外:向阳湖里“一尾鱼”

  新闻研修班学员胡剑芳

  李城外是通山人,但是认识的人都称他为向阳湖里“一尾鱼”。“他是个向阳湖痴。20年了,为研究向阳湖文化走南访北,不嫌烦,不怕累,还说自己是向阳湖人……”,李城外的亲人见人便诉苦。

  说起李城外的向阳湖情结,还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事情说起。

  1994年春,风华正茂的李城外在咸宁地委机关供职。偶尔在《咸宁市志》“大事记”上读到一条记载:“1970年3月,文化部到咸宁向阳湖创建‘五七’干校。一大批著名作家、艺术家和文化界高级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六千余人在该校劳动锻炼……”

  六千文化人汇集,纵观中外文化历代绝无仅有,这是怎样的风云际会?这段历史足以抒写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艰难而宏伟的史诗!李城外震撼了。

  对文学颇有爱好的李城外随即挥笔作文《向阳湖走笔》,“向阳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土地的富饶、风光的秀丽,更在于有一大批文学大师、艺术巨匠曾在这里劳作生息……“要重访五七战士,回忆向阳湖学习生活,促进‘干校文学’的形成!”一个声音在李城外心底激荡。

  20年来,李城外百次进京,乐此不疲地叩开了冰心、萧乾、臧克家等300多位文化名人的门扉;经历了无数与青灯黄卷陪伴的寂寞,收集整理资料奋笔疾书,写下300万字的《向阳湖文化丛书》;创立了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建网办报,宣传不止……

  在风雨兼程的文化苦旅中,李城外成了传播思想文化的中国版的普罗米修斯,被省领导称为“文化李向阳”。

  20年里,李城外收集了100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5000多张图片和文史资料,400多件文物,发表了100多篇人物专访,由文化名人撰写的60多篇关于向阳湖干校生活回忆文章被全国30多种报刊登载,为向阳湖文化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要不是李城外不辞辛劳地采访、组稿,我们这些干校的当事人想到却未必有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许觉民先生说。

  萧乾先生抱病给李城外来信说:“我相信它们不但当代必拥有众多读者,将来也会有历史价值。谢谢你不辞辛劳的努力。”

  一湖历史激荡着一湖文化。近20年来,“向阳湖中这尾鱼”越游越欢,在城外和诸多文学爱好者矢志不渝的“文化打捞”中,向阳湖文化已经复活,由一座纸上“干校博物馆”摇身变成垒砌当代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丰碑的秦砖汉瓦,为构建“向阳湖文化体系”打下坚牢的底座和基石。

  向阳湖群位于咸宁市咸安区西北

  东经114°10’39"

  北纬29°54’34"

  水域面积13.33平方公里

  极具时代特征的湖泊

  大面积围垦后仍存的湖群湿地

  特约撰稿人吴裕舜 谭辉龙 胡剑芳

(作者:  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