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翟兴波 通讯员 熊信奎 王继明 赵丽娜
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专业法律服务。今年3月,武汉市斥资1400万,为1088个社区配备专职律师,每周四安排一名律师到社区“坐班”,开创同类城市全国先例。
排队“问诊”大律师
8日8时许,湖北仁义律师事务所律师郑青松准时走进省电社区的同心律师工作室。居民们已经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夏女士是队伍中的一员。“终于盼到周四了,我有遗嘱和财产继承方面的问题要咨询”。她说,公婆将拆迁补偿的一套还建房和100多万元现金进行了分配,自己家分得部分现金。然而没多久,公公找上门,要把钱收回去。公公的反悔让夏女士夫妇很苦恼,不知如何是好。
听完夏女士的诉说,郑青松先给出法律意见:已赠予子女的财产,不能收回。他同时建议夏女士从亲情出发,平时多关心照顾老人,“尽好了孝道,老人开心了,也许就不提收回钱的事了。”“郑律师可是专业的大律师,花钱都不一定请得到。”社区主任廖慧介绍,“律师进社区”活动很受欢迎,为避免混乱,居民们自发排队拿号“问诊”。
社区里的“法制故事会”
“幼儿园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春游,一个小朋友掉入粪坑,老师大声呼救。一名老农路过,用树枝试了下粪坑深浅,告诉老师可以下去救,然后就走了。听到老农的话后,老师依然只是大声呼救,没有下去救小朋友,小朋友最终被沼气呛死。同样是见死不救,老师因涉嫌间接故意杀人,触犯法律,被判处有期徒刑,老农则在听说孩子死亡后,良心不安,受到了道德上的谴责。”武昌区积玉桥街社区律师冯佳启,用这样一个故事,拉开了一场“法制故事会”的序幕。
冯佳启是武昌区的明星“社区律师”,这样的法制课,他已经讲了20多场。目前,武昌区57家律师事务所的1048名执业律师,寓法于故事,定期在社区开展为时90分钟的“法制故事会”。居民还可就故事提问,或就遇到的法律问题咨询。
让贫困居民打得起官司
前不久,江岸区四唯街袁家社区,60岁的严爹爹找到社区律师蒋锐,申请法律援助。原来,他58岁的弟弟患有二级精神残疾,自己是他的监护人。今年4月,妇女吴某趁严爹爹外出时与他弟弟办理结婚登记,并准备将他弟弟名下一处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
严爹爹知晓后,认为吴某是为骗取房产。但严爹爹家庭贫困,无力请律师。蒋锐告诉严爹爹,精神病患者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本不具备独立处理房屋买卖交易的能力。随后,蒋锐陪同他到房管局沟通。目前,房管局已依法停办了房屋过户手续。
“律师进社区工作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一号工程’。”武汉市司法局局长孙天文说,“社区律师称职与否,群众说了算。社区居民不满意的可直接辞退;工作突出的,还将给予奖励。”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