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琼)在我省社会科学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讨论热度不减,内容也正在向深度拓展。实践观指向了学术研究中的哪些问题?面对中国丰富的改革发展实践,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25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研讨会上,来自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哲学等多学科的学者结合自身的学术实践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经济学院院长邹进文教授直接指出了当下经济学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经济学研究边界越来越宽,成为很多青年学者和学生十分向往的专业,另一方面却越来越数据化、模型化,文章很难懂,论证很繁琐,但得出的结论却是普通老百姓都再明白不过的道理。研究中国问题为导向,研究中国的经济现实,创建中国的经济学已经正当其时。
法学院张德淼教授认为,当前中国法学应当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对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产生的理论问题的关注力度,成为真正“接地气”的学科。哲学院方珏副教授认为,要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庸俗化和实证化,反对喧嚣、浮躁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逻辑先行的理论研究。学校发展规划部部长卢现祥教授则从实践观反思当前的学术环境,呼吁要改变学术研究围着课题转的现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中华教授在讨论中认为,学术创新离不开紧密结合中国实践。当前不仅科研的评价体系、科研的组织方式要防止偏离实践观,高校教学的内容、方式也要防止偏离实践观,高校应当在激励学术创新、让教学内容紧跟实践发展上作出变革,承担责任。 发言摘要见7版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