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大进步,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湖北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35年,是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的35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的35年。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义务教育全面展开,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普通高等学校由1978年的53所增加到2012年的122所;在校大学生由4.94万人猛增到138.61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由10.8人增加到240人。2012年,全省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7年的8.3年提高到9.26年。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一是科研机构多。2012年,全省拥有各类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1500多个,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1个,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49个,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10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个。二是科技队伍庞大。2012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达33.98万人,比1988年净增22.38万人。其中R&D人员达18.57万人,比2005年增加12.04万人。两院院士60人。三是科研经费增多。2012年,全省R&D经费支出达384.5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3%,比2005年提高了0.44个百分点。四是科技成果累累。2012年,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567项,其中国际领先1012项,国际先进254项。共签订技术合同12908项,合同金额234.57亿元。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2012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60.4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比1996年提高21.3个百分点。另外,湖北有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区,120家省级开发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2012年,全省拥有卫生机构数、卫生机构人员数和床位数分别达到34848个、37.11万人和25.03万张,比1978年分别增加28908个、19.27万人和13.51万张。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机构数、医生数和床位数分别达到6个、17.7人和41张。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5.56岁提高到2012年的75.32岁。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初步形成了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2年,全省广播覆盖率达98.7%,电视覆盖率达98.8%,有线电视用户达1048.38万户。艺术事业机构295个,文物事业机构214个,图书馆111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379个。出版图书14256种,杂志408种,报纸130种。
体育事业成果辉煌。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八届奥运会中,湖北体育健儿每届都获得过奥运金牌,这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是仅有的两个省份之一。产生了周继红、伏明霞、陈静、乔红、肖海亮、李小双、郑李辉、高崚、李婷、杨威、程菲、廖辉、赵芸蕾等众多奥运冠军。大满贯得主李娜目前女网世界排名进入前3。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湖北省“国家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湖北成就辉煌的35年,是谱写新章的35年,更是勇攀强省之路的35年,改革开放给湖北经济社会带来的变化前所未有,富民强省的发展之路一片光明。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偏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转型的任务艰巨;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偏弱;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民生改善任务重,农民增收的渠道较为单一,就业压力仍然很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取得的成就已载入史册,更加艰巨的任务正摆在面前。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改革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提出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尽管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有全省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胜利。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9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