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摄影卷

更多

于宁:光影“史记”传千秋

发布时间: 2013-12-27 09:0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如果说收入本书的图片大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那么看看文字说明,就可以知道在每一幅图片后面还有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故事。至于这些图片的作者,他们本人艰辛探索、勤奋敬业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纵观100年来中国新闻摄影史上的名家大师以及今天仍然活跃在新闻摄影第一线的优秀记者和摄影家,不但业专技精、作品上乘,而且品德高尚、风清气正,堪称中国新闻摄影人的表率和楷模。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忠诚为国,不怕牺牲

  这些优秀的新闻摄影人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们对祖国无限热爱,对侵略者无比憎恨,他们以自己手中的相机为战斗的号角,揭露敌人的罪恶,唤醒人民投入保卫祖国的战斗中。为了抵御侵略,保卫祖国,有不少记者浴血沙场。例如,在卢沟桥事变之后,一位才华出众的青年摄影记者方大曾活跃在抗日前线,发表了不少图文结合的出色的战地报道,正当人们期待看到他更多的报道时,他却突然消失了,究竟是何时何地怎么牺牲的?谁也不知道,让人扼腕唏嘘。

  (二)热爱事业,精益求精

  这些优秀的新闻摄影人对摄影事业非常热爱,倾情投入,认真钻研,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对他们来说,摄影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们是为摄影而来到世间的。离开摄影,人生就没有意义。为了摄影,有的人放弃了从政当官的机会,例如高粮、贺延光等,始终坚守在摄影记者的岗位上。更多的人,即使是退休多年,仍然随身带着相机,随时聚焦有价值的人物、场景。

  (三)以人为本,心系百姓

  这些优秀的新闻摄影人都富于人文关怀,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疾苦特别关注。在坚决贯彻“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歌颂社会光明面的同时,他们也勇于揭露社会上的消极落后现象和丑恶现象,以唤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共同为克服落后、消除丑恶而斗争。对于处在贫穷落后环境中的妇女和儿童,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用照片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诉求,帮他们排忧解难。例如解海龙的《大眼睛》、居杨的《丢丢的故事》等,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四)坚持真实,反对虚假

  这些优秀的新闻摄影人在工作实践中忠于事实、忠于真理,反对摆布造假,坚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为了追寻事物的真相,不管冒多大的风险,自然界的也好,社会上的也好,他们都义无反顾,挺身向前。某些时候迫于当时的情势,有些照片不能发表,他们也抓拍不误,保存起来,留给历史一个真实的记录。

  新闻摄影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操守?有怎样的创新?在每位作者的综合素质资料中,有较详细的介绍。

  四

  奉献给读者朋友的这部《中国百年新闻经典·摄影卷》是从100年来数百位摄影记者和摄影师的数千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我们力求选入本书的作品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称得上是经典或有经典性的意义,能够成为百年来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发展史上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的代表性作品。为此,特作几点说明:

  (一)所选作品大多具有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但是也有个别作品只是某个特定时期有代表性的符号,这并不表示编者对那一时期或那一事件持肯定的评价。

  (二)对领袖人物、重大事件可能有很多出色的摄影报道,为尽量减少雷同的题材,我们只能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从中选择比较起来影响最大的,其余的只能割爱。

  (三)外国的新闻记者和摄影师也有很多关于中国的优秀摄影作品,例如埃德加·斯诺和罗伯特·卡帕等都拍过很多,本书均未选,只选中国记者和摄影师拍摄的作品。

  (四)为了吸纳更多作者的作品,在本书中一个记者和摄影师的作品一般只选一幅,个别作者确有多幅作品特别优秀、影响重大的,则选了两幅,例如沙飞、吴印咸、石少华、侯波、吕厚民、贺延光等。

  (五)因为本书选的是新闻摄影的经典,而不是艺术摄影的经典,所以许多优秀的艺术摄影作品,包括风光摄影、景物摄影、人像摄影、创意摄影等,未在本书的选择之列。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征求过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特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选人手和掌握资料的限制,本书所选作品与评点很可能有不当之处和遗珠之憾,恳望读者朋友予以批评指正,以便今后再版时补正。

  2013年9月

  (于宁,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席,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范长江奖获得者。)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牛晋阳)
关键词:中国百年新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