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广
笔者日前在湖南嘉禾县调研时发现,当地正在打造农民“半小时工作圈”,将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农村子女学位、农村道路设施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等民生工程统合,实现了农民“家门口就业”的期盼。
在一些地方干部的惯性意识里,劳动力就业、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农村道路硬化、教育学位增加等等,这些以改善群众生活为重点的民生工程,是“上压下吁”不得不做的事情,于经济产出而言,似乎投入多却贡献少。囿于这种观念,有的地方对民生工程积极性并不太高。
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毫无疑问,注力民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事实上,笔者在多地调研中发现,因应民意的系列民生工程一旦切实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其收入水平,也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道路硬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是用财政资金撬动民间资本,用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为农民举办就业培训班,是为承接产业转移储备劳动力,助力工业园成长;新增农民子女教育学位,是巩固和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需要。站在这个角度上认识民生工程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民生工程并非仅是“道德命题”,也是“经济命题”,更是“发展命题”。
民生工程一方面能为宏观经济带来刺激效应,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能为日后经济社会发展孕育动力,储蓄能量。明确这一点,对于扭转一些地方干部的发展意识,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支持、投入民生工程,将民生工程的道德要求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拉动力,将不无裨益。(作者为新华社记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